中国葡萄酒产区

近年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全球葡萄酒市场,无论是产量还是消费。目前,它正与几个国家争夺葡萄酒产量排名第六的地位。

葡萄酒

就葡萄园面积而言,中国仅次于西班牙。2017年,种植葡萄84.7万公顷(209万英亩)。然而,90%的葡萄园种植法国葡萄品种用于酿酒,而中国的餐桌葡萄产量也占了类似的比例。

然而,截至2017年,国内产量已连续5年下降。这一年的产量为10亿升(2.64亿加仑),低于2016年的11.37亿升(300.4加仑)。相比之下,2018年进口葡萄酒的销售和消费持续增长。2017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量超过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到2021年,中国预计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静态和气泡葡萄酒消费市场。较小的(按中国标准)城市增长最快。

红酒更受年轻一代消费者(25-36岁)的欢迎;女性通常认为葡萄酒比啤酒更时尚。葡萄酒饮用者对进口葡萄酒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依赖也越来越少。随着勃艮第以及其他许多品种和地区的葡萄酒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对波尔多葡萄酒的关注也在减少。

对于国产葡萄酒,人们在价格和质量比率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谨慎。因此,酒庄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提高质量,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公认的葡萄酒比赛中赢得奖牌。在这方面成功的酒庄包括山西的怡园酒庄和宁夏的迦南酒庄。

2017年啤酒产量也有所下降,而进口则有所增加。然而,白酒——一种可以被视为国酒的蒸馏酒——似乎在面对中国人饮酒习惯的变化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地区

中国的葡萄酒产区遍布全国各地。在湿润的季风性东海岸,山东半岛(包括烟台省)和河北省的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红葡萄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在这里广泛种植和酿制。真菌葡萄病是这里生长季节的一个主要问题。需要大量喷洒以保持葡萄的健康。

吉林省位于东北,与朝鲜和俄罗斯接壤,以滑雪胜地而闻名。Amur variety(亚洲山葡萄的果实)因其抗冻性、高颜色和高酸度而在这里很受欢迎。邻近的辽宁省以其冰酒而闻名,尤其是那些来自黄金谷的冰酒。

中国西南部的云南高原有着类似的湿润气候和漫长的生长季节。就纬度而言,它低于理想的葡萄种植区,但靠近西藏边境海拔2500米(8200英尺),气候变冷。

在更远的内陆地区,宁夏和山西已经和高品质的葡萄酒联系在一起。宁夏的昼夜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雨量少。它还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黄河边上贺兰山的官方称谓是全国最高的。它位于宁夏与阿拉善盟交界的一个孤立的山脉上,离黄河不远。这里干燥、高海拔的葡萄园吸引了国际酿酒师,出产一些世界级的葡萄酒。其中包括贺兰青雪嘉贝兰赤霞珠,它在2010年的《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奖》(Decanter World Wine Awards)上获得了重要奖项。

西北是新疆省,是多民族的家园。天山和吐鲁番盆地是重要的地理特征。昼夜温差变化剧烈,降雨量经常处于干旱水平。因此,葡萄往往达到高糖和低酸化。这里的葡萄栽培发展迅速,生产更多的是甜葡萄酒。

中国葡萄酒的历史

中国本土的葡萄品种已经被栽培和用于酿酒超过1500年。但直到19世纪末,葡萄酒生产才有了规模和形式。19世纪80年代,一位高级官员从欧洲引进了100多棵葡萄树,其方式与50年前詹姆斯巴斯比(James Busby)在澳大利亚引进葡萄的方式非常相似。此后不久,张裕酒庄于1892年在山东成立,至今仍在中国葡萄酒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千年之交,估计中国有45万公顷(110万英亩)的葡萄树。其中包括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和梅洛(Merlot)(波尔多的主要葡萄品种)等经典的欧洲品种,它们是由外国投资者与西方酿酒技术一起引进的。如今,许多国际葡萄酒公司都对中国感兴趣。其中包括酩悦轩尼诗(Moet Hennessy)、人头马君度(Remy Cointreau)、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桃乐丝(Torres)以及鲁顿(Lurton)和罗斯柴尔德男爵(分别是白马(Cheval Blanc)和拉菲罗斯柴尔德(Lafite Rothschild))的波尔多家族。

查看全文

1你应该了解的中国葡萄酒事实

一:最早的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葡萄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张骞的记载。

二:目前的成就

按市值计算,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葡萄酒消费市场,全球第六大葡萄种植市场,种植面积位居全球第二。

在中国有很多地区都种有酿酒葡萄。宁夏是最有前景的地区之一。尽管宁夏的面积约为2.56万平方英里,但大多数葡萄园都在宁夏北部100英里的河谷地带。

三:谁在收割着葡萄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问这个问题。在智汇园石酒庄,10名葡萄园工人在北上工作之前,曾居住在宁夏南部一个非常贫困的地区,而现在他们举家搬到了酒厂附近定居;莫泽酒庄的规模与宁夏其他酒庄,它与约500个不同的农民家庭签订了购买葡萄的合同。每个家庭式葡萄园面积不到20公顷,合同通常是五年期的。中国西北部新疆地区的天赛酒庄雇佣了30个家庭(约70人),他们是来自湖南等人口密集地区的农民。

四:气候和劳动力挑战

宁夏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延长了葡萄短暂的生长季节。为了能在冬天保护葡萄藤,人们在植物的底部周围堆起了一层隔离的泥土。(在气候相似的葡萄园,比如佛蒙特州,也有类似的做法。)这是一个昂贵、耗时的劳动密集型的活动,但却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只得靠该地区丰富的劳动力才能完成。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中国大陆被一条东西走向的路线分隔开,三分之二的国土在这条线以北,三分之一的国土在这条线以南。在冬天,这条线以北的任何葡萄树都需要用泥土埋起来保护,确保它们能够在寒冷的冬季生存下来。

五:位置

宁夏位于中国的中北部黄河与贺兰山之间的河谷地带。这条河是灌溉葡萄园的水源。中国的第一个官方产区命名(2003年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是地形多山的宁夏次区域,宁夏位于北京的西南部,距离首都大约两小时的飞行路程。

六:常见的葡萄品种

大多数葡萄酒是用赤霞珠、品丽珠和霞多丽等国际葡萄品种酿造而成的。人们不太熟悉的葡萄品种包括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和玛斯兰(Marselan)。

七:消费模式与葡萄酒风格及产地的关系

1996年是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发展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人们主要饮用白葡萄酒;自那以后,人们主要饮用红酒。

中国本土葡萄酒消费的趋势呈下降趋势,但进口到中国的葡萄酒数量却持续上升。中国最大的5个葡萄酒进口国依次是法国、澳大利亚(其出口增长最为稳定)、西班牙、智利和意大利。

查看全文

2中国是葡萄酒的“新新世界”

葡萄酒在世界各地都是比较有名气的,中国葡萄酒是近年来才流行起来。说到葡萄酒,可能是法国的葡萄酒比较有名气,尤其是法国的红酒,深受女性们的喜欢。其实,中国是葡萄酒的“新新世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法国对外贸易顾问委员会(CNCCEF)曾在去年发表研究报告《走向2050年的葡萄酒世界》,提出关于葡萄酒的三个世界划分,除了原来的“旧世界”(OldWorld)和“新世界”(NewWorld),还有一个“新新世界”(NewNewWorld),包括了中国、巴西、印度、东欧和北非。报告称,随着气候暖化、市场需求、消费趋势和葡萄酒生产等方面的变化,正在崛起的“新新世界”将对“新世界”和“旧世界”构成挑战。

在国际葡萄酒行业,“旧世界”是指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传统葡萄酒生产国;“新世界”是指美国、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新兴葡萄酒生产国。而实际上,在《牛津葡萄酒百科全书》中,中国既不属于“旧世界”,也不属于“新世界”,更不属于“新新世界”,而是属于“古文明世界”(AncientWorld),与中国一起被划入“古文明世界”的国家有中国、埃及、伊朗和希腊等。相关考古研究结论表明,这些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就已经存在葡萄酒文明。

关于葡萄酒的较早中文记载,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其中的《大宛列传》写道:“宛左右以蒲桃(葡萄的古称)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及至唐宋,关于葡萄酒的诗词就有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白居易的“羌管吹杨柳,燕姬酌蒲萄(葡萄的又一古称)”、陆游的“如倾潋潋蒲萄酒,似拥重重貂鼠裘”等千古绝唱。在金元时期,元遗山的名篇《蒲桃酒赋并序》则详细记录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绞蒲桃浆封而埋之,未几成酒;愈久者愈佳。有藏至千斛者。”

当然,中国葡萄酒的现代化酿造史,是肇始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南洋首富”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正式开启了中国葡萄酒的工业化酿造时代,并且创造了两项早于“旧世界”和“新世界”的纪录——

在城堡内装瓶:早于波尔多18年

波尔多过去的传统,酒庄只管种植和酿酒,销售交给葡萄酒经纪商(Negociant),酿好的酒也就直接由经纪商去装瓶。直到1924年,木桐酒庄(ChâteauMoutonRothschild)庄主菲利普男爵首倡“在酒庄内装瓶”概念,并且在酒标上标注“MisenBouteilleauChâteau”。“在酒庄内装瓶”可以更好地保证葡萄酒的酒质,维护酒庄品牌声誉,所以法国原产地名称管理局(INAO)后来把“在酒庄内装瓶”列入AOC法定产区制度,木桐酒庄也在1973年被破格由二级酒庄晋升为一级酒庄,成为波尔多五大一级酒庄之一。

张裕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开始,就在酒庄内建造地下酒窖,历时11年经三次改建,于1905年初冬正式竣工,这意味着张裕至少在1906年就已经实现了“在酒庄内装瓶”。1907年的《商务官报》曾记载:“即此酒窖一项,振勋(张裕创始人张弼士别名)改图数次,始乃成功。而将成功时,各国工程师前来观者俱为诧异,竟谓中国人有此绝大本领焉。”

亮相国际舞台:早于纳帕谷61年

在世界葡萄酒历史上,1976年5月24日在巴黎洲际酒店举行的那场品酒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英国酒评家史蒂芬•史普瑞尔发起的美国葡萄酒与法国葡萄酒盲品对决中(白葡萄酒为纳帕谷对勃艮第,红酒为纳帕谷对波尔多,9名评委全部由法国人组成),白葡萄酒前列名(1973年份ChateauMontelena)和红酒前列名(1973年份Stag’sLeapWineCellars)全部来自美国加州的纳帕谷,而不是法国的勃艮第和波尔多。目击这场品酒会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乔治•泰博在《巴黎的判决:加州VS法国——革命性的1976年巴黎品酒会》一书中,称这场品酒会使人们前列次公开承认了“新世界”葡萄酒的地位。

而早在1915年的旧金山世博会,来自中国张裕的“红玫瑰葡萄酒”、“雷司令白葡萄酒”、“可雅白兰地”和“味美思”一举荣获4枚金质奖章,震动了世界。那时候的美国尚处于波本威士忌时代,纳帕谷还没有几家酒庄,直到1962年,49岁的罗伯特•蒙达维前列次去欧洲旅行回来后,才树立了这样的雄心壮志:“我想利用美国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经验,与‘旧世界’的传统及其酿酒艺术融合在一起。我们需要激情、信念和勇气,以及必要的研究、开发和新设备的投资。结合了这一切,我有信心在纳帕谷和加州较终酿造出与世界名酒比肩的葡萄酒。”

中国是葡萄酒的“新新世界”就介绍到这里了。现在葡萄酒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中了,而且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葡萄酒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喝葡萄酒的时候也要注意适量。

查看全文

3适合中国人使用的葡萄酒用语,你了解多少

有人说在葡萄酒的王国,品酒就像说话。现在的葡萄酒在你嘴里,你可以听到它告诉你很多信息,比如“这酒应该醒酒了”或者“这酒应该加酒石酸”。于是,葡萄酒行业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

其实在中国,葡萄酒出现的时间非常早,但是整个葡萄酒的语言几乎被法语和英语垄断。那么在中国生活和学习品酒的葡萄酒爱好者往往遇到令人沮丧的情形,就是缺乏熟悉的语言来和葡萄酒打交道。如果未能掌握其中一种,将在学习的葡萄酒课程中面临极大的劣势。

描述葡萄酒时,可能有八至十个形容词总结一种酒,哪怕仅仅在果味的描述上,形容词就可横越柑橘类、树上水果或热带水果类。几乎所有有关葡萄酒研究的科学论文都来自英国、欧洲、澳洲或美国。国际上的葡萄酒评论也多来自英国和美国。显然,葡萄酒的语言中有一个帝国主义存在。

有爱好者经过多年在葡萄酒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迷惘和限制,开始着手扩大葡萄酒的词汇,目的是让更多的亚洲葡萄酒爱好者能更容易地描述葡萄酒。

味道的描述词令学生们感到扑朔迷离。筛选一组味道中的描述,重点是限制选择和选择能表现一款酒的风格及葡萄品种的特性。

事实上,我们要为身处亚洲感到自豪,毕竟这里拥有精彩丰富的材料。从香茅、龙眼、火龙果、柿子、枸杞、杨桃到泰国蒲桃和山竹,亚洲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食材系统。既然如此,当我们形容葡萄酒时,为什么要用培根而不是叉烧?为什么要用英国饼干而不是蛋挞?

我们将大量新描述用于葡萄酒的语言中,但取代传统的术语却不是目的。要通过葡萄酒大师的考试或WEST的文凭考试,掌握大量西方经典的描述仍然是不可缺少的。要这些高档次的葡萄教育机构接受亚洲的新描述,实在需要很长时间。就目前而言,在中国生活而又像深入学习葡萄酒的人应该有两组描述葡萄酒的语言:一组描述使你能够更好地回忆并记住熟悉的口味;而另一组使你通过葡萄酒考试。

描述是主观的,以此作为出发点来寻找自己的词汇和术语,将有助于记忆、描述和交流各种葡萄酒的风格,较终带给你较愉悦的经历。葡萄酒的沟通可谓陷阱重重。每一个说法也可能存在例外,而每一个描述,也必有更多不同的描述词同样适合。一个简单的目标就是扩充我们头脑和口味的记忆作为参考点,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葡萄酒已经渗透到整个中国甚至亚洲的各个城市。毋庸置疑,它也正在改变我们的膳食方式,使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佐餐的饮料。一方面,葡萄酒有助于减慢进食速度而品尝更多的口味。而在进餐时享受葡萄酒,无疑也会让我们在餐桌上乐趣更多。

作为在世界上较快和规模较大的葡萄酒消费地区,中国如今在葡萄酒世界扮演的角色已经不再仅仅是跟随。因此,许多国产葡萄酒品牌也在迅速崛起。根据葡萄种类的地域特点,国产葡萄酒也带上了“中国特色”。例如通天山葡萄酒,采用的是长白山脉产区特有的山葡萄为原料,以30年的酿造经验,使传统技艺与现代酿造工艺相结合酿制而成,带有浓重的中国色彩。或许只有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才能更加真实完整地描述葡萄酒给我们带来的精彩。

葡萄酒世界的大门已经向中国人敞开。不可避免的是,很多热爱葡萄酒的人,只会用我们日常用餐中不常见的词语,被拒之门外。也许,通过我们的经历中拓展葡萄酒的语言,让它离我们更近,葡萄酒会在未来的交流中带给我们更多的放松和快乐。

查看全文

4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的转变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在中国喝葡萄酒是一种行为模仿,也是崇洋媚外心理的外在表现。毕竟葡萄酒不是中国本地饮料,不符合中国,普通人的饮食习惯,所以担心葡萄酒在国内市场能走多远。若是说单纯的模仿是一种自我约束,所以认知观念的改变就是破茧而出的过程,葡萄酒在国内消费者眼里真的很难接受,还是在被接受上不断进步?

饮酒心理的转变

回想一下,我们在前列次品尝白酒时,是否遭遇过味觉的强烈冲击,那种又辣又呛的感觉令人直皱眉头,甚至苦不堪言,可往往是经过多次接触和品味,舌尖的味蕾才慢慢被激活,也就渐渐发展为人们日常依赖的饮品。酒的魅力正在于此,要品出真味,需要的是耐心和认知的转变。

同样,葡萄酒也不例外。不得不承认,在国内,有很多人受崇洋媚外的心理支配,想追求一种更贴近国际文化的生活品位而接触葡萄酒;也有一部分人出于工作或者交际需要,不得不接触葡萄酒。很多人在刚开始品尝时,感觉喝到的只是一瓶酸水,有的朋友甚至评论“进了嘴巴就想吐”,那就更谈不上什么乐趣。但随着天长日久地不断接触,慢慢就培养了饮用葡萄酒的习惯,这个时候再来品味,自然感觉就不同了,苦涩尽而甘甜来。葡萄酒的美味也只有在经历一个时期的洗练后才能显示出来,这时的葡萄酒对他们来说不单单只是一种生活品位的体现,更重要的则是品味乐趣的过程,甚至有人因此转行成为一名葡萄酒品评专家。

口味认知的转变

葡萄酒刚开始在中国流行的时候,干红干白的概念比较模糊,在口味上,受鲜食葡萄的影响,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选择依然偏重于配制型的果味酒。直到前几年,葡萄酒虽然开始普及,可很多人依然习惯掺兑雪碧饮用,主要原因是消费者还不习惯干酒的那种酸涩之感。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健康观念地不断增强,人们对葡萄酒的饮用选择也随之转变。葡萄酒市场发展到如今,可以看到,无论从品种还是到风味已呈现出千姿百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从传统的法国名庄酒到新世界多样化风味的酒都拥有各自不同的市场空间,虽然配制型果味酒依然拥有一定的消费人群,但相对来说已退化到低端市场,大众消费的口味开始偏向于干酒。事实上到了今天,干酒也已成为人们日常保健养生的必选饮品,满足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饮用爱好。尤其在上海、广州以及南方部分发达城市,以干型酒的需求为主流,而且消费者在酒的品质上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尤其在上海,人们对葡萄酒的消费有更高的追求,高档葡萄酒体验会所随处可见。由此可见,葡萄酒虽然是快速消费品,但在发展的前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的铺垫和推动,虽然这是一个漫长而逐渐深化的过程,但却是一个口味认知的转变过程。

饮酒文化的转变

在葡萄酒文化初来乍到之时,人们对葡萄并不陌生,但对葡萄酒的认识几乎一片茫然,从如何持杯到如何品酒再到如何饮用,每一个环节都完全照搬西方的文化模式。葡萄酒文化在西方的诞生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结果,而国内消费者的单纯模仿,虽然能令一部分崇洋人群体验到一种西式情调,但毕竟环境不同,模仿总有生硬之处,较终也令一部分消费者敬而远之。令人欣慰的是,模仿归模仿,量的积累总会引起质的飞跃,模仿之余,较终还会回归到本土文化,自然而然地会发展成另一种饮酒方式。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饮酒人士会将中国的传统饮酒习惯与传统的葡萄酒文化有机结合,既能优雅地浅斟慢饮,体验酒中美妙的自然清新,又能在品味之余一口干掉,展现中国人喝酒时的洒脱情怀,一半用来品味,一半用来交心。也许这在西方行业人士眼里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饮用方式,但是葡萄酒到了中国,一旦拥有市场,自然就诞生另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更是饮酒文化在中国的一种转变结果。

饮食文化的转变

曾经,葡萄酒被认为是一种休闲饮品,国内很少有人将其与美食联系起来,这也与大众影视文化的片面性影响有关。直到近几年,随着西餐在国内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品位不断提升,对葡萄酒的饮食文化认识也随之丰富,不仅对于葡萄酒的西餐搭配有一定的了解,还能根据自身的本土饮食文化与葡萄酒的风味特点进行自创搭配,享受其中的美妙和乐趣。大到商务接待,婚宴庆典,小到朋友聚会,日常餐饮等。葡萄酒与中国菜的同台共舞,的确为我们传统的饮食生活增加了新的色彩。随之而来的,也是各种美酒美食培训班的开设,研究地方菜与葡萄酒的搭配菜谱,种类繁多,花样丰富。这与前些年的饮食文化的确有了很大的不同。

现在中国对葡萄酒的文化认知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消费者也很高。现在喜欢喝葡萄酒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葡萄酒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但都是建立在适量饮酒的基础上。

查看全文

5中国葡萄酒的起源早吗

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普遍现象是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并驾齐驱,大多数人更喜欢进口葡萄酒,因为大家都认为中国葡萄酒是进口的,进口葡萄酒一定会更好。那么,中国是葡萄酒的起源吗?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葡萄酒的起源也很早

《史记•大宛列传》: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春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随后,“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可知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酿酒,并将欧亚种葡萄引进中原了。他们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自西汉始,中国有了西方制法的葡萄酒人。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说过:“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这已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仅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此口福的。

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高昌历来盛产葡萄,在南北朝时,就向梁朝进贡葡萄。《班府元龟 卷970》说: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到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和大臣们共同品尝。这是史书前列次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的档案,长安城东至曲江一带,俱有胡姬侍酒之肆,出售西域特产葡萄酒。

一九一五年,张弼士率领“中国实业考察团”赴美国考察,适逢旧金山各界盛会,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举办国际商品大赛。张就把随身携带的“可雅白兰地”、“玫瑰香红葡萄酒”、“琼瑶浆”等送去展览和评比,均获得优胜。后来,“可雅白兰地”改为“金奖白兰地”,一直沿用到现在。

中国葡萄酒不是进口的,中国是葡萄酒起源于世界国家之一。世界葡萄酒格局,一个是旧世界,一个是新世界旧世界指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新世界指的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此外,许多其他国家不在新世界或旧世界,但是葡萄酒的原产国。世界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只有七千年,三千年前才传到希腊,一千多年前才传到法国。

查看全文

6中国酿造葡萄酒有哪些传说呢

几乎每次我们谈论红酒文化,每个人都会想到著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据考证,中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种植葡萄,距今已有很久的历史。当时种植葡萄和酿酒的技术是从邻国学习的。那么,中国酿造葡萄酒有哪些传说呢?


葡萄酒是当前中国人餐桌上的新宠,而较新的考古研究表明,中国人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600年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古人已经懂得用稻米、蜂蜜和野葡萄之类的水果酿酒。根据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地区的较新调研报告显示,他们通过对该地区出土陶器的化学分析,检测出其中残留有酒的成分。专家指出,酒石酸或酒石酸盐成分的存在预示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两城镇地区的古人已经开始使用葡萄作为酵母酿造混合酒。

1995年,山东大学考古研究所专家与美国部分考古学者成立了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距日照市东北20公里的两城镇进行区域系统调查。考古队成员,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所教授方辉说此次发现反驳了葡萄酒是泊来物的观点。“学术界通常认为葡萄酒是在中亚起源的,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这个年代比我们在两城地区检测出的混合型酒晚了约2000年。”他说,中亚地区葡萄酒的原料是一种人工栽培的欧亚葡萄种类,而在两城地区出现的混合酒更象是用当地产的野葡萄作为原料。在遗址上,考古队曾挖掘出一粒葡萄籽的遗存,在其周围发现的200余件陶器中,有7件器物的内壁上含有酒的残留物。考古队还在陶盆这类作为蒸煮之用的器具上发现了酒的残留物。

专家猜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可能已经学会了用酒来烹制和炊煮某些食物。方辉说,陶器中检测出的蜂蜡碳氢化合物表明古人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往酒里加蜂蜜以增加口感,这比史料记载年份要早几千年。据《大汉和字典》记载,中国的蜂蜜饮料起源于战国时期,而稻米和蜂蜜共同作为饮料则在唐代才兴起。世界上许多民族对酒都情有独钟。除个人品尝外,酒往往还出现在宴请、祭祀等场合,具有公共礼仪方面的内涵。“但学界长期以来忽视了对中国古代酿酒以及酒的消费问题的研究,”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说。“而此次调查通过对器具内壁的化学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居住在两城镇的古人有宴饮的习惯,而且在葬仪活动中也使用了酒和酒器,”栾丰实说。

葡萄酒文化开始兴起。在唐代,当时很多诗人都有赞美葡萄酒的诗,这说明葡萄酒是非常流行的。当时,胡人还在长安还开设了酒店,在西域销售葡萄酒。在现代,红酒显然不再带有贵族的烙印,它已经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平民的生活。


查看全文

7中国有哪些葡萄酒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葡萄酒应该是“古而有之”。据考证,中国在汉朝(公元前206年)以前就种植葡萄,葡萄酒年的生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葡萄酒在中国的起源也很早。在中国的历史上,葡萄酒还是比较早有的。

几乎一讲到中国的红酒文化,所有的人都会想到那句脍炙人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已开始种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当时已从邻国学到葡萄种植与葡萄酿酒的技术。较早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亦有不少史料记载了公元4—8世纪期间,吐鲁番地区葡萄园的种植、经营、租让及葡萄酒买卖的情况。

不过,汉代时引进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传播,因此,此后的葡萄酒在中原地区仍是极少见到,只有边远地区向中原进贡时才可见到葡萄酒。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此时的红酒,同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贵族或有钱人家,才可以品尝到来自西域的葡萄美酒。

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则是到了魏晋及稍后的南北朝时期,在葡萄酒的消费和生产又有了恢复和发展的情况下,从当时的文献以及文人名士的诗词文赋中可看出,当时的葡萄酒成为王公大臣、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开始兴起。而在唐朝,当时许多名诗人都有对葡萄酒的赞美诗篇,足见葡萄酒的受欢迎程度是极高的。当时的胡人在长安还开设酒店,销售西域的葡萄酒。

到了现代,红酒显然不再带有贵族的烙印,从十几块钱到几百块的红酒,轻而易举地走进了平民的生活中。

虽然我国的葡萄酒生产历史悠久,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过辉煌的鼎盛时期,但由于朝代更迭和战争不断,它并没有像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那样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清末民初,由于国力下降和战乱不断,人们连基本的衣食都不能满足。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点,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产业也随之衰落。

 

查看全文

8用中国菜来书写葡萄酒的历史,你知道哪些历史

大家都知道葡萄酒和菜肴搭配规则是“红葡萄酒配红肉,白葡萄酒配白肉”。但就中国美食而言,贯穿5000年历史的饮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久负盛名。当葡萄酒遇到中国菜系时,如何更巧妙的搭配,提升彼此的品味是一门有趣的艺术。


用中国菜来书写葡萄酒的历史

广州交响乐团今年9月底在广东省博物馆为一个饭局配乐,用轩尼诗李察干邑搭配几款不同的美食。每上一道菜前,舞台的活动挡板徐徐拉开,广州交响乐团则开始演奏为这道菜而选的曲子,莫扎特小夜曲配前菜、春天奏鸣曲配汤、西西里舞曲配牛肉……为每道菜配酒配乐,这等讲究的排场,也可以说是酒食搭配的一种了。

众菜难调吗

寻常百姓要自娱自乐地给自己搭配葡萄酒与中国菜,很难讲究这种排场,能把葡萄酒与土生土长的中国菜搭配在一起,咽进喉咙,不苦不涩,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已经很不错了。关于如何更好地将中国菜搭配葡萄酒,外国人比我们更着急,“要把酒卖到中国,必须先了解中国菜,并将之与葡萄酒进行搭配”,一个刚刚在顺德开了一家专卖法国酒的法国酒庄少庄主说。某组织编写了一本一百道中国菜配一百瓶法国酒的书,也有各路专家给出了各种方程式,譬如法国梅多克地区的DeweyMarkhamJR制作了2个图表,方便食客在将红、白葡萄酒与食物搭配时作一个参考。

因为菜肴的不同特点,选择的葡萄酒自然是不同的。选择葡萄酒时,菜肴的风味、质地和油腻程度是需要强调的因素。根据以上分析,试着在葡萄酒和中国美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查看全文

9中国的葡萄产地及世界葡萄产区,一起来了解一下

随着国内葡萄酒产业基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企业注重种植、酿造、技术和工艺等基础环节,注重质量和品牌的提升。中国葡萄酒主产区产品的品牌特色正在形成,由于当地的风俗和地域文化,主产区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文化符号。

中国葡萄产地

在我国北纬250~450广阔的地域里,分布着各具特色的葡萄、葡萄酒产地,但由于葡萄生长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同时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也有差异,这些产地的规模较小,较分散,多数在中国东部。

1、东北产地

包括北纬45℃以南的长白山麓和东北平原。这里冬季严寒,温度在-30℃~40℃,年活动积温为2567~

2779℃,降水量635~679mm,土壤为黑钙土,较肥沃。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欧洲种葡萄不能生存,而野生的山葡萄因抗寒力极强,已成为这里栽培的主要品种。

2、渤海湾产地

包括华北北半部的昌黎、蓟县丘陵山地、天津滨海区、山东半岛北部丘陵和大泽山。这里由于近渤海湾,受海洋的影响,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活动积温为3756~4174℃,年降水量有560~670mm,土壤类型复杂,有砂壤、海滨盐碱土和棕壤。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我国较着名的酿酒葡萄产地,其中昌黎的赤霞珠,天津滨海区的玫瑰香,山东半岛的霞多丽、贵人香、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

辄、佳利酿、白玉霓等葡萄,都在国内负有盛名。渤海湾产地是我国目前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较大,品种较优良的产地。葡萄酒的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1/2。

3、沙城产地

包括河北的宣化、涿鹿、怀来。这里地处长城以北,光照充足,热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气候干燥,雨量偏少,年活动积温3532℃,年降水量413mm,土壤为褐土,质地偏砂,多丘陵山地,十分适于葡萄的生长。龙眼和牛奶葡萄是这里的特产,近年来已推广赤霞珠、梅鹿辄等世界酿酒名种。

4、清徐产地

包括山西的汾阳、榆次和清徐的西北山区,这里气候温凉,光照充足,年活动积温3000~3500℃,降水量445mm,土壤为壤土、砂壤土、含砾石。葡萄栽培在山区,着色极深。清徐的龙眼是当地的特产,近年的赤霞珠、梅鹿辄也开始用于酿酒。

5、银川产地

包括贺兰山东麓广阔的冲积平原,这里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年活动积温3298~3351℃,年降水量为180~200mm,土壤为砂壤土、含砾石,土层有30~100mm。这里是西北地区新开发的较大的酿酒葡萄基地,主栽世界酿酒品种赤霞珠、梅鹿辄。

6、武威产地

包括甘肃武威、民勤、古浪、张掖等位于腾格里大沙漠边缘的县市,也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新兴的葡萄酒产地。这里气候冷凉干燥,年活动积温2800~3000℃,年降水量110mm。由于热量不足,冬季寒冷,适于早中熟葡萄品种的生长,近年来已发展了梅鹿辄、黑品诺、霞多丽等品种。

7、吐鲁番产地

包括低于海平面300米的吐鲁番盆地的鄯善、红柳河,这里四面环山,热风频繁,夏季温度极高,

达45℃以上,年活动积温5319℃;雨量稀有,全年仅有16.4mm。这里是我国无核白葡萄生产和制干基地。十几年前,着名葡萄酒专家郭其昌在这里试种了赤霞珠、梅鹿辄、歌海娜、西拉、柔丁香等酿酒葡萄。虽然葡萄糖度高,但酸度低,香味不足,干酒品质欠佳,而生产的甜葡萄酒具有西域特色,品质尚好。

8、黄河故道产地

包括黄河故道的安徽萧县,河南兰考、民权等县,这里气候偏热,年活动积温4000~4590℃,年降水量800mm以上,并集中在夏季,因此葡萄旺长,病害严重,品质低。近年来一些葡萄酒厂新开发的酿酒基地,通过引进赤霞珠等晚熟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基本控制了病害的流行,葡萄品质有望获得改善。

9、云南高原产地

包括云南高原海拔1500米的弥勒、东川、永仁和川滇交界处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土壤多为红壤和棕壤。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时,在上年的10~11月至第二年的6月有一个明显的旱季,降水量为329mm(云南弥勒)和100mm(四川攀枝花),适合酿酒葡萄的生长和成熟。利用旱季这一独特小气候的自然优势栽培欧亚种葡萄,已成为西南葡萄栽培的一大特色。以上9个产地是经历了几十年发展才逐步形成的,它构筑了21世纪我国酿酒葡萄产地的基本框架。

中国的葡萄产地及世界葡萄产区就介绍这里了,当然了不止文中说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产地,大家可以自行去学习了解,以后小编有时间也会继续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喝好葡萄酒,慢慢享受喝葡萄酒的快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