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感兴趣的,来感受一下拉菲酒庄的风情与魅力

   法国酒庄是数不胜数的,到处都散发着浪漫气息的法国,连酒庄也是有它的独特风情。拉菲是品牌酒庄,它出产的酒都很有名气,是法国著名的酒庄之一。

  

  拉菲酒庄历史

   拉菲(Lafite)酒庄,作为法国波尔多五大名庄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1354年,创园于波亚克村。拉菲酒的花香、果香突出,芳醇柔顺,十分典雅,被称为葡萄酒王国中的“皇后”。1855年,法国对葡萄酒名庄进行了迄今为止的一次评级,位列级的名庄有4个,拉菲排名。虽然历经几个世纪的变迁,拉菲酒庄一直持守着虔诚的酿酒精神和严格的工艺标准,把拉菲红酒作为世界葡萄酒的质量和声誉维持至今。

   在拉菲酒庄,2-3棵葡萄树才能产一瓶红酒,整个酒庄年产量控制在2―3万箱(每箱12支,每支750ml)。由于供不应求,拉菲红酒的预订都是在葡萄成熟的半年前进行,而且每个客人最多只能预订20箱。而年代久远的拉菲红酒,更是存世稀少,因此受到红酒收藏家的狂热追捧。比如,在1985年伦敦嘉士得拍卖会上,一瓶1787年的拉菲红酒以10.5万英镑的高价拍卖,创下并保持了迄今为止最昂贵葡萄酒的世界纪录。

   拉菲红酒能拥有世界的优秀品质,当然首先是拉菲庄园的土壤及所处地方微型气候得天厚。拉菲庄园总面积100公顷,每公顷种植八千五百棵葡萄树。拉菲庄的葡萄种植采用非常传统的方法,基本不使用化学药物和肥料,以小心的人工呵护法,让葡萄完全成熟才采摘。在采摘时熟练的工人会对葡萄进行树上采摘筛选,不好不采。葡萄采摘后送进压榨前会被更高级的技术工人进行二次筛选,确保被压榨的每粒葡萄都达高质要求。

   拉菲不仅是法国著名的酒品牌,还是世界著名的酒,每当有人说到拉菲的时候,他就是金钱的代表,毕竟人家就是名牌。但是拉菲为了大众的消费者,也推出了平价的酒。

  

查看全文

182年拉菲到底是瓶什么玩意儿?

1982年距今已经过去三十几年了,是的,82年出生的酒友们已经被00后称呼为叔叔和阿姨了,扎心。过去的是历史,不变的是 “来瓶82年的拉菲”这个梗至今还活跃在网上、表情包,甚至是现实生活中。 

而作为葡萄酒圈的一员,我还时不时看到拍卖会出82年的拉菲、看到朋友们的酒局喝82年的拉菲。

--从操盘人和年份说起

上文提到的庄主,也就是埃力克•罗斯柴尔德(Eric de Rothschild)。在去年退任为庄主前,他掌握酒庄管理大权。埃里克堪称葡萄酒界的营销天才。自1974年接管酒庄以来,他不仅保持了拉菲一贯的优秀品质,还在全球葡萄酒市场捧红了多个年份的拉菲,其中当然也包括82年的拉菲。

拉菲的庄主Eric

有人问他:“82年拉菲古堡到底酿了多少瓶酒,喝到现在还没喝完……酒窖里还有多少瓶82年的拉菲?还没卖完?”庄主回答说:“这是一个秘密~”

当年的葡萄园:1982年时,拉菲古堡只拥有90公顷葡萄园,比现在的107公顷小一点儿,但仍比其他四大一级庄都大,没办法,集团有钱哈哈。葡萄园中占最大比例的依然是赤霞珠,其次是品丽珠、味而多和梅洛,也和现在的情况差不多。

拉菲的葡萄园

当年的酿造:1982年时,葡萄经手工采摘,在葡萄园内筛选,然后运送至酒庄内去梗,并送入大橡木桶中发酵(不锈钢罐于1988年开始使用),所得的酒在自产的橡木桶中陈酿将近两年,陈酿期间定期倒罐,最后在装瓶前澄清。总结而言就是,与现在的拉菲正牌酒酿造方式基本没有差别。

总结而言,除了庄主的营销和高产量,也没啥不同。

--世纪之年的加持

1982年,温暖而不至于干旱的生长季为葡萄带来了成熟的风味与单宁、完美的集中度和饱满的口感,采收期从9月16日便早早开始。这一年出产的葡萄酒酸度偏低,当时一些传统的葡萄酒圈子都认为82年的酒品质平平,不适宜长时间陈年。但顶级葡萄酒凭借充沛的单宁和坚实的架构,在漫长的陈年里产生了许多有趣的变化。而30多年后的今天回看这个年份,认为1982年是整个20世纪最优秀的年份之一。

一些设备不完善的酒庄在面对炎热的天气时,遭遇了发酵控制上的麻烦。大部分酒庄迎来了数十年一遇的高产量,其中也有少数酒庄产量过高,致使酿造的酒款风味稍显寡淡。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年份当时受到传统酒评圈诟病的原因之一。

在1982年份的加持下,拉菲古堡所产的葡萄酒拥有绝妙的集中度和架构,果味成熟而不厚重,口感上延续了一贯的飘渺感,展现出与酒龄不符的年轻、新鲜特性。传统的酒评家们大呼:唉!一代不如一代啊!连拉菲都做这种年轻易饮的风格了!

1982年木桐酒庄

其实现在回看那年葡萄酒上市的表现,就会发现平均水平都很高。侯伯王等另外四座一级庄也不负盛名,二级庄碧尚女爵也获得帕克满分的评价,被称为“20世纪的不朽杰作”。 

而因为气候原因,82年的葡萄酒产量远高于往年。高产量也是许多1982年份的葡萄酒至今仍能在市场上买到的原因。也因为高产量,喝的人多了, 82年也就比其它伟大的年份更有名。

--酒评家的推波助澜

罗伯特•帕克对1982年份葡萄酒品质的成功判断是他酒评生涯的起点。当年他在传统酒评圈中唱反调,大力支持82年,引发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讨论。

罗伯特·帕克

但其实帕克并不是唯一看好1982年份的人。有部分酒评媒体和贸易界人士对1982年份的看法也都十分积极,虽然不知道是否为了促进销售哈哈。幸好大家没有押错宝,这一年酒款稳定上升的市场价格回馈了当年人们的投资选择。

2012年另一位十分有影响力的酒评家詹姆斯•萨克林回忆起1982年说道:“最重要的是,这个年份深刻地告诉我一款伟大而年轻的葡萄酒尝起来如何,教会我无论是桶边试饮还是从瓶中饮用,无论年轻或年老,伟大的酒始终伟大。”

詹姆士·萨克林

帕克等酒评家打的包票给了消费者极大的投资信心,带动了第一波销售。同年葡萄酒上市后,波尔多迎来了美国的消费者大军,期酒市场大热,带动了第二波销售。期酒很大程度奠定了当年波尔多葡萄酒贸易的基调,因此82年已经呈现势不可挡的局势。

当然,正如我们上文提到的,不少酒评家在期酒发布前叨叨念,认为1982年份葡萄酒质地过于浓稠,酸度不足,注定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不能长时间陈年发展。哦豁,结果打脸打得真疼啊~

--在中国市场爆红

拉菲在中国的走红很大程度要归功于90年代港片的兴起,谁也说不准1982年份拉菲为何会在香港成为身份与财富的象征,但 “来一瓶82年的拉菲”、“给我拿几支82年的Lafite”和“我漱口都是82年的拉菲,蜜桃红算什么”等经典台词已经刻在许多国人脑中。

从那个年代起,葡萄酒逐渐成为商务宴会上的新宠。一个新兴的酒饮市场,需要一个代表,需要一只辣子鸡,82年拉菲赶上了好时候。因此,在口口相传中,82年拉菲演变为大多数人眼里高档葡萄酒的代名词。

就和购买奢侈品一样,许多人追求的不仅仅是品质,还有格调。这款酒越受欢迎,消费得越多,现存的拉菲也就越少,进而再带动价格上涨。这就是供需关系的市场原理,价格一涨,更多人喝不起之后,它便愈是能代表饮用者的身份。

不计算汇率、通胀和消费水平变化等因素,单单是82年拉菲的售价与发布之初相比,已涨至发布价的140多倍。

2008年拉菲

在意外成为中国最红的葡萄酒之后,善于营销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盯紧了中国大陆市场的推广和宣传。2008年份正牌酒发布时,拉菲酒瓶上鲜艳的红色汉字“八”,也是拉菲为迎合中国市场所做的举动之一。同年拉菲集团在山东蓬莱投资建立了酒庄,今年前些月份刚刚上市,也着实不易。

--喝酒有更多的选择

82年拉菲是那样著名,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款酒是拉菲古堡空前绝后的一款酒,再没有能媲美的年份选择。而事实上,在酿酒技术与理念不断革新、消费者口味持续变化的背景下,在拉菲古堡从1982年至今的30多个年份里,有不少年份的品质不逊色于82年。

拉菲酒窖

它们比82年的更加适饮,同时更符合现今多数人口味。如果想一品拉菲的芳泽,大可不必紧盯1982一个年份不放,例如1986、1996、2003、2009、2010以及最近的2016年,拉菲古堡都酿出了品质超群的佳酿。

葡萄酒正在中国逐渐大众化,但有些消费者依然停留在“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消费理念中。过去这些年中国葡萄酒市场迎来喷发发展阶段,许多优秀的进口商为市场引入了大批高性价比的葡萄酒,奠定了大众消费基础。

查看全文

2拉菲奔富背后原来也有不为人知的八卦,名庄酒果然都不简单....

提起拉菲奔富等名庄酒名字,大家十有八九都听说过,毕竟名庄就是名庄(喝不起也听过很多次嘛)!盘点名庄酒的文章也看了不少,可是看完就忘了呀......

到吃饭聊天的时候根本记不清这这那那,记得的都是各界八卦……

不如这一次就放轻松,来聊一聊这些名庄酒的小八卦呀,比如奔富葛兰许最初居然卖不出去?前20年的西施佳雅居然是庄主自己喝着玩?

拉菲

大部分人对拉菲,那是爱恨交织啊!爱就不用说啦,因为拉菲绝对是一款好(豪)酒嘛;恨它啊,都怪它盛名在外价格上天,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

拉菲古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234年,它从14世纪起属于中世纪领主的财产。拉菲一名源于一种方言,“la hite”意为“小山丘”。17世纪塞古尔(Segur)家族接手了拉菲,这座酒堡才发展成为伟大的葡萄种植园。

1755年,家族掌门人没找到合适接班人就死了,拉菲古堡的产权进入了一段混乱的时期。1868年,詹姆士·罗斯柴尔德爵士在公开拍卖会上以四百四十万法郎的天价中标,购得拉菲古堡。是的就是那个很厉害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这个爵士买到酒庄三个月后不幸死了,他的三个儿子共同继承共同继承了酒庄。1868年之后的十年中,1869年、1870年、1874年和1875年等都是十分好的年份作品......

(图片来源:http://www.lafite.com/en/chateau-lafite-rothschild/)

意大利:西施佳雅 

意大利现代酒王,大家都认西施佳雅了!英文名字是Sassicaia,西施佳雅的酒庄叫圣圭托酒庄,从等级上叫做超级托斯卡纳!

西施佳雅的问世得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马里奥侯爵!八十多年前,马里奥创立了圣圭托酒庄,他每天在自己葡萄园里瞎转悠,心想我得搞点不一样的东西,然后不顾众人反对,腆着脸从朋友那里引进了赤霞珠葡萄树,这个朋友就是当时拉菲的庄主罗斯柴尔德男爵......

终于如愿种下赤霞珠以后,前20多年的西施佳雅都自己喝着玩了~1968年才正式送上江湖,然后就开始卫冕武林盟主的地位嘿嘿

(图片来源:http://www.tenutasanguido.com/)

说起来大家为啥这么反对庄主种赤霞珠呢?意大利葡萄酒行业其实很传统,他们在很长时间都坚守着“闭关锁国”政策,只酿本土品种,不给其它品种酿的酒划分等级,所以哪怕你的赤霞珠酿的再好,我们意大利是不屑的!

话说得好,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于是有一群离经叛道的酿酒师他们觉得:诶,我喝了波尔多的酒不错啊,于是开始随心所欲酿外来品种,这一类酒被统称为超级托斯卡纳,后来出现了一大批美酒佳酿~

(图片来源:http://www.tenutasanguido.com/)

1994年,西施佳雅被破格提升为DOC,不过酒庄显然也不在乎,2005年,西施佳雅跟随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成为第一款进入宇宙的葡萄酒。

既然西施佳雅是公认的意大利现代酒王,那么也说明之前还有传统的酒王,传统的意大利葡萄酒王,应该是碧安帝山迪酒庄Franco Biondi Santi,这款就很正儿八经的用本地葡萄品种布鲁奈罗(桑娇维塞)酿造,大家应该也很熟悉......

美国:作品一号

作品一号的出现离不开两个创始人的努力,一个是来自法国木桐酒庄的老大,也就是菲利普·罗斯柴尔德男爵;

另一个叫罗伯特·蒙大维,也就是美国蒙大维酒庄的创始人,他老婆就是去年才去世的玛格丽特·蒙大维,两个人都是美国葡萄酒界响当当的人物!

那是1979年的一天,作品一号在二人的惺惺相惜中建立,他们觉得这款酒简直是自己生命中的乐章,就叫它“OpusOne”吧,酒标就用咱俩的头像!

(图片来源:https://en.opusonewinery.com/)

罗伯特·蒙大维是个话题人物,他们家其实是开酒庄的,罗伯特是个狮子座型人格,挥金如土各种高调,他弟弟皮特是个金牛座型人格,低调节俭,两人从小不合,碰面就是火星撞地球......

罗伯特酿酒超有天赋,老爸留下来的酒庄发展得蒸蒸日上,1965年还得到总统接见,这可是个了不得的事情啊,罗伯特为此买了件贵到飞起的貂皮大衣送老婆,皮特再次指责哥哥奢侈虚荣,罗伯特心想我疼老婆怎么了,一生气给了弟弟一记耳光……

这下真的做不成兄弟了,老母亲不知道心疼小儿子还是吃儿媳妇醋,公开支持小儿子将罗伯特赶了出去,净身出户的罗伯特表示不服,和家人打了13年的官司......

牛逼的人一般都会一直牛逼下去,所以后来罗伯特利用人脉资源,创建了自己的蒙大维酒庄。

话说那个十几年的官司还真的打赢了,罗伯特于是拿到了五百万的赔偿金,这么多钱也没处花,不如再建一家酒庄吧

这时候刚好碰上了罗斯柴尔德男爵,两个狮子座型人格可谓相见恨晚,麻利地一起创立了作品一号......

(图片来源:https://en.opusonewinery.com/)

澳大利亚:奔富葛兰许

奔富葛兰许来自澳洲鼎鼎有名的奔富酒庄,这款酒完全采用西拉酿制、喝起来却不像同样主打西拉的罗讷河谷葡萄酒,更像是顶级的波尔多,这就好比,有人培育出了吃起来像苹果的西瓜,因为独特的风格,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虏获了所有人的心!

好厉害的样子,但这背后是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请大家跟着一哥一起,走进奔富葛兰许!

(图片来源:https://www.penfolds.com/)

酿葛兰许的这个人,叫做马克思·舒伯特,英文名叫Max Schubert,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朋友,我相信大家和一哥一样是懵逼的,咦马克思不是搞哲学的吗?他怎么来酿酒了?咦舒伯特不是搞音乐的吗?他怎么也来酿酒了?

这个马克思·舒伯特啊,15岁就到奔富做了一个马夫负责运酒,工作特别努力,奔富的经理就提拔他做了酿酒实验室的助理,于是他一路上升为酿酒助理,公司还赞助他去读了大学,主修酿酒,理论结合实际小哥的本事越来越高......

(图片来源:https://www.penfolds.com/)

舒伯特是个犟人,他从小因为德国后裔的身份受到歧视,为了证明自己是100%澳大利亚人,主动申请服兵役,哪怕经理威胁要炒了他,小哥还是坚持去当了几年兵,最后感染痢疾回国,当然还是回去了奔富!

这里说他犟坚持服兵役是为了高潮埋下铺垫,大家不要嫌弃脱离重点啊,战后Fino雪利酒流行起来,酒庄很欣赏小伙子的天赋,又资助他去西班牙学酿酒,结果正事没干,舒伯特深深迷上了波尔多,他第一次发现:哇!葡萄酒竟然可以陈年四五十年,喝起来还这么浓郁美味!我回去也试试!

于是他一回来就开始用波尔多品种混酿西拉,发现不行,一来奔富的赤霞珠产量有限,二来法桶太贵了经不起他这样折腾,舒伯特于是开始用西拉酿造葛兰许,还尝试了不同的橡木桶、不同的风格,特意珍藏了5年才装瓶,但是!上市以后大家竟然不喜欢,这酒卖不出去……

(图片来源:https://www.penfolds.com/)

舒伯特一遍又一遍还在尝试改进,却收到了酒庄的书面通知,勒令他停止葛兰许的酿造,不要再搞事情了!新任经理还说,舒伯特故意酿出这么多卖不出去的葡萄酒,奔富的形象都一度受损!

这时候就体现出舒伯特的犟了,他坚信葛兰许风格一定会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新风尚,于是瞒着奔富总部的人,偷偷地继续酿,几年以后,这种风格终于以强大的陈年能力打动了市场,葛兰许后来也被赞誉为澳大利亚酒王!

(图片来源:https://www.penfolds.com/)

看看现在,奔富葛兰许有多受欢迎,没想到最开始竟然也是瓶卖不出去的葡萄酒,果然一切皆有可能......

本期名庄酒背后八卦小集锦

大家看的开心吗?

关于这些名庄酒,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又或者是大家还想了解哪家酒庄的八卦吗?

如果你觉得这期内容十分有趣

不妨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 END --

查看全文

3月收入多少,才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喝拉菲?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几件关于吃饭喝酒的小事。

01

闲来无事,请法国好友Bruce到家吃饭,一位将近四十的公司高层。阿姨做的家常粤菜,我开了一瓶96年的力士金(法国波尔多二级庄,价格在500-800)。布鲁斯瞪大了欧式大眼,说: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开这么豪华的酒!?

我:……

02

闲来无事,和国内一位偶然认识的朋友老唐吃饭,一位将近四十的公司高层。约在人均五六百的小型西餐馆,我精心挑了一瓶布鲁奈罗(意大利著名葡萄酒种类之一,那晚那款WS均价在500-800)。我坐在位子上,面色潮红脸带微笑,打算给他一个惊喜。老唐到了以后从背包里掏出了一支94年的拉菲和一支01年木桐,说:一哥,听说这两瓶酒不错的,你是行家,喝喝看!

我:……

自从踏入葡萄酒这个无底深渊,我们从一开始喝喝一百元的餐酒,喝到两三百的精品,喝到上千的列级庄特级园,越来越舍得在葡萄酒上花钱。

葡萄酒从行业上划分属于快速消费品,我们来看看2019年统计的行业薪酬排行,平均工资为7093元。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好酒应该都不是我们喝的吧,我们哪里喝得起。

面对这样的前提,有的品酒人对外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把葡萄酒吹的越来越不接地气:啊!这款酒有雨后的亚历山大玫瑰花香……啊!这款酒让我想到爱琴海温暖的阳光……

媒体大肆在写:啊!今日团队到意大利皮埃蒙特为大家挑选美酒,这里的松露超赞……啊!今年拉菲的期酒、玛歌的期酒拿了满分,爱士图尔性价比刷新高……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导致了什么后果呢?

给朋友推荐酒,朋友说一定要名庄,不喝杂牌。(杂牌???没听过的酒庄就是杂牌???)

有的酒庄仗着系列酒款名气,全线提价,还有不合理的搭售制度。被逼到这种程度了,经销商还得忍着继续进货提高价格卖。

请客吃饭喝酒,带一百来块钱两百块的中级庄,人家觉得你看不起他。

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以为葡萄酒都是贵价货奢侈品,被人一坑再坑,花几百块买了普通餐酒,逢年过节还回购。

以前在一个媒体工作,有同事写到生活中的小确幸,写了搭地铁时惊喜地发现不用排队,被领导批说为什么不写自己喜欢的香奈儿大衣有了合适的码!?还有写自己买了酒以后要吃土了,被领导批说看我们文章买我们酒的人怎么会沦落到吃土呢!?

我们来看看中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且不说自己有没有拖后腿,按照2018年国民平均支出的数据,人们花在食品烟酒上的支出比例为29.2%左右。

扣除衣食住行,算上我们酒鬼般至少一周一瓶酒的频率,再算上拉菲的WS税前均价是6392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在你不吃(29.2%包含了餐费)只喝的前提下,按照30%的消费比例,如果要满足一周一次喝酒频率的话,6392*4=X*29.2%,得出X约等于87562元人民币。你得有八万多的月收入,才能支撑起次次喝酒都喝拉菲的豪气。还没算6392是税前均价……

面向一万元左右的平均工资,用来吃饭喝酒的预算也就2920。如果随便每个月买几千的酒,难道我们不该吃土吗……一口土一口西北风,一把泪……

在大部分外国人看来,20欧的酒已经很贵了

在喝酒问题上,外国人比我们接地气、比我们精明多了。一般收入家庭,日常就喝1-2欧的酒,偶尔喝好一点也就是2-6欧。逢年过节了,就喝个20欧吧。只有在特殊纪念日,才会拿出上百欧的珍藏来。注:欧元对人民币就算7.5吧。

难道他们穷???我们看看欧洲人民的国民平均收入:

把最高收入的北京放进去,大概可以在欧洲排上前三十吧。

中国是最舍得花钱喝壕酒的国家,所以国外名庄大牌们牟足了劲要来中国开拓市场。而中国喝酒圈子的知识分子们也很给面子,牟足了劲在为名庄大牌们打广告。

敢不敢接点地气?能不能给10欧以下的酒一条路?因为我们知道:便宜又高性价比的酒,排起来可以地球一圈啊!

追求高品质是每个人的权利,我只是希望大舆论环境不要把葡萄酒吹捧地像奢侈品那般。其实它就是日常消费品,像纸巾、衣服、大米一样,有贵的有便宜的,我们只要挑最适合自己的就好。

强烈建议以后大家多推荐100元的品质精品酒款,多组织出厂价一欧以下的餐酒盲品,把葡萄酒的仙气降下来,接一接地气。

当然,如果你想学会分辨到底哪些酒是豪酒哪些酒是日常消费酒款,想学会如何品鉴一款葡萄酒,想学会从万千葡萄酒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那款,可以来德斯汀安(Tasting Annex)学习专业的葡萄酒品鉴,我们在喝酒这件事上,专业而中立。

葡萄酒就是日常生活,可以简单,可以土豪,更多是简单。我们反对把它局限为一个圈子,葡萄酒的消费应该大众化。徳斯汀安的使命,就是为大众普及。

查看全文

4如何识别真假拉菲葡萄酒

  拉菲葡萄酒是世界著名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之一,由拉菲庄园出品。它被誉为葡萄酒王国的“女王”,代表着高贵、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法国红酒的代表和典范。它的味道香甜,独特。那么,如何识别真假拉菲葡萄酒呢?

目前,国际高档葡萄酒市场的造假越来越猖獗,现分享一下拉菲的防伪常识。

封瓶铁片

拉菲的封瓶铁片较容易辨认。他的设计上方是酒庄城堡,而中间则写有LafiteRothschild的字样。图中的封瓶铁片是来自80年代至2002年,设计都是大同小异了。**不同的是铁片的颜色略有不同,呈现不同红色。在图中右下边的铁片,是拉菲副牌酒CarruadesdeLafite的封瓶铁片,上面写上DomainsBaronsdeRothschild,而中间有Rothschild五支箭的标志。如果留心细看,会发现这五支箭会与Mouton的五支箭略有不同,在正中的R字之上,印上Lafite一字,代表LafiteRothschild家族。

酒塞

显示不同年份拉菲的瓶塞,由左至右1983,1985,1986,1994,1995,1997,1998,1999以及2002的Lafite酒塞。在酒塞的侧面,都印上年份,但在酒塞顶上,却没有印上任何图案和年份,而在酒塞的另一面,上面就印上拉菲的图案,上面写着GrandVindeChateauLafiteRothschild的字样。其实不同年份的拉菲,酒塞设计都是大同小异的。

酒瓶

在1996年以前的Lafite,酒瓶就像一瓶普通波尔多酒一样,在瓶颈之下没有任何图案,但是到了1996年,为了防伪,所以酒庄采用了特别的酒樽。早在1985年的Lafite,酒瓶上便刻有特别的图案,原因是为了纪念哈累彗星,每76年才回归一次的天文现象。于是在瓶上刻有1985年的字样和哈雷彗星的图案。除了这个特别版之后,Lafite一直也只沿用普通波尔多酒瓶,直到1996年,酒瓶上才刻上Rothschild家族标志,五支箭的图案,中央则刻上Lafite一字。到了1999年,酒瓶又有新招。那年又有特别的天文现象,所以瓶上刻有1999年的字样,并印有日与月的图案,因为日与月是以金与银的颜色表达,酒友戏称为“金银润”。Lafite往往就当年的天文现象而设计新酒瓶,可能是特别喜爱天文学吧。2000年的Lafite酒瓶亦是特别版本,因为是千禧年,在五支箭的中间,是刻有2000年的字样,取代了之前Lafite的字样。

 拉菲葡萄酒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味道很好,很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很贵。所以葡萄酒假货很多,掌握鉴别方法很重要。总之,若是,如果你还对这个很感兴趣的话,深入了解一下还是挺好的。

 

查看全文

5拉菲贵族甜白葡萄酒

说到拉菲,我们都很熟悉,或者你更熟悉“82年的拉菲”。这句话引发了另一波拉菲热浪。现在拉菲可以说是在葡萄酒界的“佼佼者”。但是你知道拉菲的历史和起源吗,拉菲贵族中的甜白葡萄酒你又了解吗?下面带你一起去了解下。

拉菲贵族甜白葡萄酒

来自法国的苏玳,位列1855年苏玳列级名庄第1级。贵族般的金黄色泽,带有浓郁的新鲜柑橘香气。口感非常新鲜。与较近三个年份相比,此年份的葡萄糖度含量非常适中而且精纯,因此其酒十分醇和优雅。拉菲贵族甜的香气强烈而集中,带有饼干风味,酵母风味,花香,鲜明的辛香风味,果酱型香气,麝香与面包屑气味。高度复杂,深沉而耐人寻味。口感浑厚强劲,值得回味。

拉菲红酒和拉菲白葡萄酒的区别

拉菲红酒和拉菲白葡萄酒的区别!在酿造过程中,拉菲白葡萄酒会在酒精发酵前先进行压榨,以除去葡萄皮等固体成分、榨出葡萄汁;而拉菲红酒则是在将葡萄果实破碎之后,将葡萄汁和葡萄皮一起进行发酵,完成发酵之后再进行压榨。因此,拉菲红酒在发酵过程会萃取更多的多酚(一般是白葡萄酒的7倍),它们能给葡萄酒带来更多的颜色、紧涩感以及一些独有的健康效用。

今天,拉菲已经成为葡萄酒赛季的顶级巨人之一。我们中国的饮酒者也成了拉菲的忠实粉丝。几乎每年拉菲在中国的销量都是最高的!所以说,拉菲葡萄酒是行业里头的佼佼者。如果经济允许的话,来瓶拉菲贵族中的甜白葡萄酒也是不错的选择。

 

查看全文

61982年的拉菲为什么这么牛呢

拉菲几乎成了中国人熟知的名酒,1982年的拉菲也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红酒天价的代名词。当人们看到1982年的拉菲时,就会想起高价的当地消费品。1982年,拉菲一直有一种很厉害的的感觉。我们知道,由于每年气候、光照等的差异,同一棵葡萄树上生产的葡萄质量会有所不同,酿造的葡萄酒也会有所不同,不同年份的名庄葡萄酒质量和价格也会有所不同。那么,1982年的拉菲为什么这么牛呢?

1982年究竟是收获了多少葡萄,酿了多少葡萄酒?都喝了三十年了,1982年的空瓶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不知多少圈了。为什么一定是1982年?到底有多少人喝过1982年的?

一切要从1982那年说起。新的一年春暖花开,一切顺利地进行着。5月底的霜冻让小范围内的葡萄园受到了影响,但是整体上无伤大雅。夏季到来了,气候炎热间或夹杂着降雨,葡萄树挂果均匀。侯伯王酒庄(HautBrion)当年的酿酒师让·伯纳德·德尔马(JeanBernardDelmas)曾经评价说,1982年的夏季堪比1989年以及2005年,炎热干燥却不干旱,完美无缺!虽然前半年顺利度过,但是熟识葡萄酒的朋友们都知道,较关键的时刻是秋季葡萄采收时节。几场暴雨狂风往往就能粉碎葡萄农们一年的成果,类似1964年发生的悲剧一样。1982年是自1976年以来较早熟的一个年份,9月6号,就连位于产区较北部的梅多克也开始了葡萄采收工作。采收时分,阳光充足,下了几场小雨,但是无碍葡萄健康。

如果仅从当年的气候条件来分析,就算是较严格的酿酒师,好像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可是,将其放到30年前的时代背景中来看,这个年份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辛酸几人知?

今天的酿酒技术以及酿酒设备与3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1982年夏季的高温被当时的专业人士们称为“加州气温”。一般的小酒庄并没有控温设备,就算是大的列级酒庄也不一定都有。酿酒的过程中,温度没有控制好的话,能不能正常发酵都是个问题。《Decanter》杂志的记者尼古拉·菲斯(NicolasFaith)在2008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说到这么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玛歌酒庄(ChâteauMargaux)当时的酿酒师艾米丽·佩诺(EmilePeynaud,现代酿酒技术之父)非常担忧酿酒间气温过高的问题,他害怕酒庄的老木桶无法保证葡萄汁的正常发酵。建议当时年轻的女庄主柯新尼·门泽罗普洛斯(CorinneMentzelopoulos)花费2万英镑来购买发酵罐降温设备。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女庄主反问佩诺,如果玛歌是您自己的酒庄,您会购买吗?很长的一段沉默之后,他才摇头说不。幸运的是,他的担忧并没有成为现实。

那个年代,在佩诺的领导下,现代酿酒工业刚刚起步。酿酒师们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来控制发酵现象。但是,这些奋斗在酿酒前列线的人们,对于葡萄树的种植管理以及葡萄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并不了解。拉菲酒庄的酿酒师说过这么一句不太中听的话:佩诺老师对于葡萄种植学了解不多,甚至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这个情况下,一些以砾石结构为主体的葡萄园受到了热浪的强烈袭击,葡萄酒的质量自然也受到了影响。除了玛歌酒庄,侯伯王酒庄以及美讯酒庄(LaMissionHautBrion)等名庄以外,玛歌和格拉芙产区(Grave)这两个多砾石的产区,1982年葡萄酒的整体质量要比圣朱利安(SaintJulien),波雅克(Paulliac)以及圣艾斯戴夫(SaintEstephe)都略逊一筹。

1982年的另一个特点是产量高。除了气候条件格外好之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1956年2月的霜冻灾害造成的,这让人们“闻其所悲,见其所泣”。这场灾难摧毁了波尔多许多葡萄园,一些葡萄藤后来被重新种植。到1982年,这些葡萄藤才20出头,精力充沛,果实累累!

查看全文

7为什么“82年”的拉菲是较好的,年份对葡萄酒重要吗

“82年”的拉菲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在很多电视广告上都有,喝一杯“82年”的拉菲压压惊这句话。但是,大家真的了解“82年”的拉菲吗?为什么拉菲是82年的才好呢?年份对葡萄酒真的这么重要吗?

年份对选择葡萄酒有什么作用

年份,是人们选酒品酒的一大参考指标,这背后到底暗含了什么玄机呢?其实,年份能传递一个信息系统,包括葡萄园采摘年份的温度、降水量和光照条件等,而这些因素都是影响葡萄质量进而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关键因素。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本文将为你揭开其冰山一角——年份酒背后的“温度”的神秘面纱。

影响温度的因素错综复杂。首先是地理位置,葡萄园所处的纬度和海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葡萄园常年气温的高低。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全世界的葡萄园大多集中在南北纬30-50度之间。而海拔每增加100米,温度就会下降0.6℃,这意味着一些相对炎热的地区的高海拔地带也能成为优质的葡萄种植区,如阿根廷北部的卡法亚特(Cafayate)产区。另外,洋流也是影响温度的一大重要因素。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它们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能对沿岸气温起到中和调节的作用。

其次,雾气和土壤也是不可忽视的两大因素。雾气可以帮助一些生产高质量葡萄酒的地方降温,这也是加州(California)以及卡萨布兰卡谷(Casablanca Valley)等葡萄园的重要气候特征之一。而黑色土壤或者富含石子或岩石的土壤则可以吸收并反射更多的太阳光,进而促使温度上升,从而为葡萄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

年份之所以对葡萄酒品鉴有重要参考价值,就是因为年份背后的“温度”这一因素对葡萄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葡萄是温带植物,对热量要求高,且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在气候较为寒冷的地区,葡萄树发芽较晚,过短的生长期使得葡萄不能够完全成熟。如果开花和坐果时温度过低,葡萄则会大幅减产。

如果葡萄成熟时期温度过低,会导致葡萄果实糖分不足,酸度过高。红葡萄品种不能达到所需的成熟度,酿出的葡萄酒就会过于酸涩,带有过多的植物味。相反,温度过高会导致葡萄树过早地发芽,从而导致其生长期过长,使得较终的果实过于成熟,即酸度缺乏、单宁过熟、风味物质混沌。白葡萄可以种植在较凉爽的地区,因为它们不需要成熟的单宁,酸度恰到好处,酿出的葡萄酒的整体结构也会更平衡。红葡萄则需要温和或温暖的气候,才能促使它们的风味、色泽以及单宁达到一定的成熟度。

葡萄酒的年份其实包含了很多信息,还可以通过葡萄酒的年份来选择葡萄酒。温度也是参考指标,可以反映葡萄酒的品质问题,因为温度过高是会影响葡萄酒的质量的。看完本文,不如一起喝一杯82年的拉菲吧!

查看全文

8波尔多“小拉菲”,大家喝过吗

如果有经常喝葡萄酒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拉菲这个词吧?即使没有听说过,在电视广告上都应该听过拉菲的过高。拉菲是近年来波尔多葡萄酒比较火的一款,也是很多红酒收藏者的追捧对象。

什么是小拉菲呢

小拉菲是副牌拉菲的通俗叫法(世界十大名庄介绍之拉菲酒庄),专业术语叫副牌酒。所谓的副牌酒是相对于正牌酒而言,正牌酒也就是酒庄酿造的较好较知名的那款葡萄酒,也称为头牌酒,因此副牌酒也称为二牌酒,或者二号酒,二标酒,副标酒等,像拉菲是头牌酒,平时说的小拉菲就是副牌酒。目前葡萄酒行业只有波尔多的酒庄有这样操作她们的葡萄酒,英语称为SECONDWINE或者SECONDLABEL。

酿造副牌酒葡萄需要什么条件

一般情况下酿造副牌酒葡萄来源都是那些不适合用来酿造正牌酒的葡萄,大家应该都知道葡萄酒的葡萄选料是非常严格的,有时候一棵葡萄树挑选出来的葡萄只能酿造一杯葡萄酒,然而根据不同酿造技术,不同的葡萄树龄,不同的葡萄园方位,气候等都可以是酿造副牌酒的原因所在,因此酿造副牌酒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天为”的。

人为方面主要是刚才说的葡萄园方位,树龄等因素,而天为则是一个你完全就没有办法实施调整的方面了,如果气候不好的话,气候是影响葡萄品质的关键因素,例如水分太多或者太少,光照太多或者太少等都可能让葡萄的品质下降的离谱,因此有的庄园为了保持本身正牌酒的一贯品质,就会弃用那些差年份的葡萄来酿造正牌酒,只酿造副牌酒了,这也是为什么葡萄酒都是特别几年份酒。

波尔多“小拉菲”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小拉菲葡萄酒的诞生也是不容易的,而且要经过很多流程,所以,面对这么一款优质的葡萄酒,你怎么舍得浪费呢?不妨约上几个朋友一起跟随小编来品尝一下小拉菲吧。

查看全文

9拉菲葡萄酒传说,你了解拉菲葡萄酒吗

拉菲城堡出产的葡萄酒有两种,分别是主牌酒拉菲罗斯柴尔德古堡和副牌酒拉菲罗斯柴尔德珍宝,又名大拉菲和小拉菲。大拉菲的赤霞珠含量在80%以上,混有少量的美乐,品丽珠和小味,口感很浓;小拉菲的美乐含量较高,略圆,两者都有老化10年以上的潜力。接下来,一起来了解拉菲的传说。

拉菲葡萄酒

拉菲葡萄酒是拉菲庄园(法文:ChateauLafiteRothschild)出产的享誉世界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之一。在世界上各国各地,各门各派的酒王中,较出名的酒王应算是法国波尔多菩依乐村的拉菲庄了。

拉菲庄是由一名姓拉菲(Lafite)的贵族创园于1354年,在十四世纪已相当有名气。到了1675年她由当时世界的酒业一号人物希刚公爵(J.D.Segur)购得。希刚当时在酒界叱咤风云,他同时拥有的历史名庄拉图(ChateauLatour)、木桐(ChateauMouton)和凯龙世家(ChateauCalon-Segur)。法王路易十四曾说希刚家族可能是法国较富有的家族。在十七世纪,法国基本上是勃艮第(Burgundy)酒的天下。而当时社会的知名“交际花”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庞巴迪却对拉菲情有独钟。令拉菲往往成为凡尔赛宫贵族们的杯中佳物。1755年希刚家族的第三代首领去世后,拉菲产权进入了一段较为混乱的历史时期。但拉菲酒的品质依旧不为人失望。直至1868年詹姆士·罗斯柴尔德爵士(BaronJamesRothschild)在公开拍卖会上以天价四百四十万法郎中标购得。该家族拥有拉菲庄一直至今,而且一直能把拉菲庄的质量和世界葡萄酒的声誉维持至今。

拉菲葡萄酒是红酒的代表,芳香优雅,而拉菲集团生产大量的红酒。通常,1982年的拉菲指的是拉菲庄园生产的真正的拉菲,也就是拉菲庄园生产的大拉菲和小拉菲,除了这些,拉菲集团还有一些低端的红酒,比如拉菲传说,拉菲传奇,拉菲巴斯克等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