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大师说 > 正文

王秋芳:情系葡萄美酒

2016-11-16 10:49:36 来源:华夏酒报

来源

华夏酒报

投稿

我要投稿

“1951年8月26日,公司安排我到山西太原清徐葡萄酒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技术支援。这一经历让我终身难忘。”如今已80高龄的我国葡萄行业专家王秋芳回忆起那段经历依然很激动。

“解放初期,我国经济非常落后,酒行业内没有几个像样的大企业,清徐葡萄酒厂、北京上义洋酒厂(北京葡萄酒厂前身) 、陕西丹凤酒厂、张裕、通化等几个企业是葡萄酒行业中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但是与现在没法比。当时,国家组建了北京酿酒厂,将一些企业划归其旗下,并派人到各地企业进行支援。”王秋芳回忆说。

王秋芳:情系葡萄美酒

山西清徐的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酿造业起步很早。上世纪20年代,由资本家出资兴建的清徐葡萄酒厂,是当时全国少有的大规模生产葡萄酒的酒厂,山西清徐也因此成为我国老四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建厂之初,该厂曾向法国购买设备,并建有半地下发酵缸,产品有炼白酒(传统工艺制作的白葡萄酒)、葡萄纯汁、葡萄烧酒等。抗战时期清徐沦陷,公司遭到严重破坏,但是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大部分被保留下来。

1951年正处于经济恢复期,人们缺衣少食,交通不便,短距离出行主要依赖自行车,长距离出行则只有为数不多的火车、汽车和轮船。火车作为连接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并不像现在这样便捷,不仅线路少,而且运载能力和速度有限,出差、探亲、求学者经常挤在狭小的车厢内,席地而坐,抱着行李,浑浊的空气、呛人的粉尘、孩子的哭声经常伴随着整个乘车过程。

王秋芳也是在这种环境中坐火车到太原的。从太原到清徐葡萄酒厂还有80余里路,由于没有汽车,出差也没有自行车,当地人出行只好坐远途拉货的马车版权中国酒业新闻网。王秋芳在当地接待人员的安排下,与同行人一起坐上了一辆拉面粉的大马车。

当时马车是清徐最主要的运输工具,马匹很金贵,运输拉套时不能让马走得太快,太快容易累伤马,只有在上坡时,才会用力赶马,闯坡。从早上6点,马车就开始慢慢悠悠地前行着。马车就这样吱呀吱呀地走着,时间在吱呀吱呀的“伴奏”中一分一分地慢慢过去。

临近中午,太阳在头顶直射——该吃午饭了。马车师傅找了个路边小摊,让大家吃饭。“在我记忆中,这是最特殊的一顿饭。”王秋芳说。

由于物质缺乏,清徐当时几乎没有一家上点档次的饭店,基本都是用茅草做顶、木棍做骨,破旧不堪,没有任何的卫生防护设施,任凭蚊虫、苍蝇乱飞、乱窜。而8月正是苍蝇最多的时候。

“我到饭店后,看到一笸箩馒头上落满了苍蝇,饭店老板赶都没赶,就将馒头端了上来让大家吃。”王秋芳说。

马车一直走到了晚上8点多,终于进了清徐县,到了酒厂。

清徐葡萄酒厂虽是当时全国最好的酒厂之一,但是与现在酒厂仍有天壤之别。

酒厂占地10来亩,大门朝东开,正对大门建有半地下发酵车间,现在叫车间,当时只能叫发酵场。发酵车间中间有一条通道,两边各有3排一半被埋在地下的水缸,每排20来个,每个水缸能容100来斤原料。发酵车间南面是半地下的储酒车间,有水缸的,有水泥池子的;西面是榨汁的地方;北面是化验室和人们居住的一排房子。

当时酒厂基本是手工操作,通过人工脚踩,获取葡萄汁,然后用桶将葡萄汁放入缸中发酵。化验室也都是自制的设备。葡萄酒酿制过程需要用滴定管滴定测试糖度,当时酒厂根本没有这些设备,人们研究制作了一套土设备:将一个水桶架起来,插上水管,通过水管桶内的水向下流,做冷凝水,从而起到冷凝的作用,进行滴定操作。

“解放初期,人口流动性小,缺少全国通用的语言,各地人都说各地的方言,外地人很难听懂。我在清徐酒厂工作时,酒厂给我派了一个助手,结果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只好比划,在比划中进行交流,工作难度很大。”王秋芳说,“不过大家为了做好工作,都很耐心。”

设备可以自己研制,工作可以依靠比划交流,但是有些条件却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清徐葡萄酒厂虽然当时是全国大型企业,但是生活条件很差,特别是厕所,让从大城市里来的王秋芳很不适应:方便需要蹲在木板上,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粪坑中。

工作两个月后,到了11月,葡萄采摘、榨汁基本进入尾声,王秋芳的任务完成了。

返京仍坐马车,拉面的马车变成了拉茴香和花椒的马车。驾车师傅还是很照顾远方的客人,在高高的麻袋垛上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中间少放了一个,人正好可以卧在其中。王秋芳按照马车师傅的指点,爬上了车顶,卧在留出的空间。那个师傅扔上来一个羊皮袄,给王秋芳防寒。又是在吱呀声中,用了一天时间到了太原。

在清徐的两月,王秋芳每天都吃小米、面糊、菜叶煮的稀饭。到了太原,接待的人问吃什么。在北方吃惯了大米的王秋芳随口说了两月来一直想吃的“蛋炒饭”。

1964年,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加速发展,汽车相对比较多了,王秋芳乘车去汾酒参加一个全国性会议,途中路过清徐葡萄酒厂,顺便到厂里看了看发展情况。

这时的酒厂已经比建国初期发展得好多了,在广东轻院牟尼佛工程师设计、指导下修建了大型水泥池子,用电泵输送葡萄汁,厂房也变得宽敞了,滴定设备也不再大桶高架,而改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滴定设备。

1982年,王秋芳带团去罗马尼亚进行葡萄酒考察,发现国外的旋转发酵罐很适合葡萄酒发酵,回国后在团里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研制出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个旋转发酵罐,并应用于生产,该项技术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生产的产品获得了轻工部新产品改进工艺奖。该项技术先后被山西、上海、河北、陕西等地企业引入,使我国葡萄酒行业加快了进入机械化操作的步伐。

今年春节过后,改制后的清徐葡萄酒厂厂长王记平说,随着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将膜过滤技术引入了生产,并使用了橡木桶发酵,形成了干红、干白、柔红、甜酒四大系列产品,上百个品种。

王秋芳表示,与解放初期相比,当前葡萄酒行业关键环节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产品品种也大为丰富。葡萄酒产量从建国初期的不到200千升,提高到了2008年的 69.83万千升,增长了3500倍。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 热门
  • 红葡萄酒
  • 白葡萄酒
  • 起泡酒
  • 法国
  • 意大利
  • 澳大利亚
  • 西班牙
  • 智利
  • 罗马尼亚
  • 热门
  • 新闻
  • 商情
  • 产业
  • 营销
  • 知识

排行榜

  • 关注度
  • 咨询量

新品上架

葡萄酒商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