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大师说 > 正文

如何“走”灌装进口酒的路子?

2016-11-16 11:20:19 来源:新浪博客

来源

新浪博客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葡萄酒消费量以每年20%速度递增。某天听到山东产区朋友说,在最后收获的头一两周,果农天天给葡萄“喂足灌饱”的洒水时,即刻无语。显然靠自己种葡萄的确不够生产不够卖,最早酿葡萄种下三年后才挂果,三年投入没有产出,估计没有多少企业愿意等。因此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买葡萄买原酒比自己种葡萄酿酒更划算。于是,每年基本上都会出现各大厂家争抢原料“见葡萄就收”大战,或者干脆大量进口适当“品质、价格”的西班牙、智利等原酒。所以笔者曾在分析中国葡萄酒市场中以提出“鼓励进口原酒本地灌装”。

如何“走”灌装进口酒的路子?

目前在全国各地,自行购进生产线、在国内灌装进口葡萄酒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从包装、人力、运输等多方面节省成本考虑,相比于原瓶进口,灌装的进口葡萄酒在严格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价格更具优势。其实国产主要葡萄酒企业大量进口原酒灌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连美国星座葡萄酒国际公司中国地区经理夏仲邦认为,如果进口散酒在国内进行分装,出品既能符合国家的标准,也能符合散酒原产国的指标要求,也未尝不好,可以降低成本。不过很多事情发展到一定时期,难免会浮躁和偏衡。

目前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流通销售的进口葡萄酒,除了原瓶进口的葡萄酒,其他无非两种:一种即OEM--在国外寻找酒庄酒厂合作,在产地贴牌生产罐装后进口到国内,号称原装进口销售;另一种是将国外散装原酒用皮囊或塑料桶运到国内,在国内分装,或者再根据“需要”进勾兑调味,脸不红心不跳标榜自己是进口酒进行销售。

如果说从国外进口原酒在国内分装,如果不改变大致原有属性和品质,称之为进口葡萄酒姑且还算勉强。但如果对进口葡萄原汁再进行勾兑和调配,在分装过程中稀释、勾兑一些食品原料来降低成本,再称之为进口葡萄酒就完全不靠谱。据了解,国内有些商家将10吨散酒可以勾兑成30吨甚至40吨的酒,可想而知这些所谓“进口酒”的质量与层次。

而在国际散装原酒交易市场上又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国外酒商供应散酒给国内商家分装,卖方技术人员现场监督罐装过程,确保质量。但另一种模式就给国内商家提供了很大的“弹性”,国外的酒商直接将散酒卖给国内厂家,他们只保证散装原酒在出厂之前的质量。这些原酒一路颠簸来到中国很难说会有些什么“变化”。加上一些眼热涌入葡萄酒业的资本和商家,只知道买机器、上生产线、进原酒。今天上一条线,明天就可以出酒,做的不过是一个最简单、最后的工续。不信“摆渡”一下“灌装葡萄酒”的关键词,集中在山东与河北等国内主要葡萄酒产区内,有多少大大小小的酒厂会提供此类业务服务。去过些灌装小厂,准确的说是“作坊”,其厂内部的卫生和质量管理实在不敢令人恭维。相比之下,国有龙头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和运作还是“优势”明显。

其实很多葡萄酒业内人士都清楚,以后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遭遇的瓶颈将是质量问题。当葡萄种植户为了产量无视原料质量、酿酒者为了追求成本和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是否能够多点反省和自律些。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 热门
  • 红葡萄酒
  • 白葡萄酒
  • 起泡酒
  • 法国
  • 意大利
  • 澳大利亚
  • 西班牙
  • 智利
  • 罗马尼亚
  • 热门
  • 新闻
  • 商情
  • 产业
  • 营销
  • 知识

排行榜

  • 关注度
  • 咨询量

新品上架

葡萄酒商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