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大师说 > 正文

专访《中国葡萄酒的复兴》作者王孜:“国产酒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出处”

2019-02-15 09:39:24 来源:微酿Microvin
摘要

近日,企鹅兰登书屋旗下英国埃伯瑞出版社(Ebury)出版发行了《中国葡萄酒的复兴》(The Chinese Wine Renaissance)一书,引发了行业内关注。

来源

微酿Microvin

投稿

我要投稿

Micro说:

他们想尝尝贺兰山脉、香格里拉、戈壁沙漠、黄土高坡、蓬莱仙岛的葡萄酒都是什么味道。

近日,企鹅兰登书屋旗下英国埃伯瑞出版社(Ebury)出版发行了《中国葡萄酒的复兴》(The Chinese Wine Renaissance)一书,引发了行业内关注。这本288页、涵盖了中国葡萄的历史、葡萄酒在现代中国的崛起、中国主要葡萄品种和葡萄酒产区、中国美食与葡萄酒的搭配、中国人的饮酒礼仪和习俗的书籍被亚马逊书城介绍为:“随着中国葡萄酒漂洋过海登上我们的餐桌,对于所有有兴趣探索新口味、拓展文化视野的葡萄酒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

专访《中国葡萄酒的复兴》作者王孜:“国产酒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出处”

而其作者王孜(Janet Z.Wang) 女士则表示:“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超级大国,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正在蓬勃复兴。这并非巧合——葡萄酒文化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繁荣的晴雨表。”

这位出生于中国、成长于英国、在剑桥大学求学期间爱上葡萄酒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下这本书?书中究竟隐藏了什么奥秘?带着这些疑问,微酿对王孜女士进行了专访,伴着葡萄美酒,她将故事娓娓道来。

专访《中国葡萄酒的复兴》作者王孜:“国产酒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出处”

这本书的出版暗合了中国文化的“天时、地利、人和”

微酿:您好,王孜女士。很高兴能够与您就《中国葡萄酒的复兴》这本书进行探讨,您著作该书的初衷是什么?

王孜:提到这个问题,令我回忆起在剑桥大学求学的美好时光,我最初爱上葡萄酒也正是在那里读本科的时候。那时我们每周都要穿着像哈利波特似的黑袍子去吃“正餐”,每次的晚餐上都会搭配学院自己窖藏的葡萄酒。当时我的感受是:葡萄酒真的好神奇啊,不但能提升佳肴的总体感受,更让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在杯觥交错中结下一生一世的友谊。毕业之后,我便到了花旗投资银行欧洲资源交易部工作,其中法国是我的主管市场之一。这期间我有幸与不少波尔多酒庄的主人和伦敦酒商结识,在与他们品酒及畅谈中,我深感他们虽然很想了解中国市场,但大多见解束缚于西方观念和立场,尤其对中国酒文化及历史文化缺乏基础性的了解,从而产生许多对中国酒、中国市场甚至对中国人的误解,而且这种成见非常普遍,需要经过一番努力和沟通去慢慢改变。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希望借用酒——这个西方人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在渗入中国文化及风俗的内容中,呈现中国酒业的历史和无限前景。

微酿:说到误解,您曾委婉地用“西方喝茶加牛奶”类比了“中国人喝葡萄酒兑雪碧”的饮用习惯,这个例子从中西方文化及市场角度来讲,说明了什么?是否西方对于中国文化存在比较长久的、固化的形态认知,如果是这样,这些认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王孜:是的,书中有一篇名为“拉菲加可乐”的文章,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好多庄主和酒商会提到中国人这样喝拉菲。我就问他们“到底亲眼见过多少人这样喝拉菲?你们有没有在中国茶里加过牛奶或糖?如果总是用这种段子来衡量中国人对葡萄酒的认知是否也会损伤你们和中国客户之间的默契? ”我希望他们能抛弃固化的认知。这篇文章对我个人来讲也很有意义——曾上榜酒业作家圈年轻作家奖,也算是我正式走向酒业作者的一个里程碑吧。

微酿:是的,我们非常认可通过“酒”这个话题去延伸,继而让西方人去全面、客观了解中国酒以及历史文化的做法。您作为本书的作者,既是华人身份,又具备国外的生活与工作经验,这些经历对写下这本书的具体作用有哪些?选择在英国和这个时间点出版的意义是什么?

王孜:这本书结合了我自身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多抓取酒文化里中西合璧的特色。说说我在写作过程中的趣事吧。我和不少庄主、酒商一起探索题材时,发现他们对酒的一些描述或对酒文化的一些见解可以形象地借用中国文化元素去解说,比如“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去论述优质葡萄酒从何而来;反之,西方酒文化也可以作为切入点为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例如借用品酒中的一些形容词去欣赏中国书画。

其实,这本书于此时在英国出版,也暗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现在中国一些优质葡萄酒开始走出国门去开发英国等国际市场,这是消费者体验中国酒的一个好机会,通过品酒+读物这种双元化的方式,能更有效地让西方人了解中国酒。而在国际酒类市场,英国无论从消费规模还是评论家群体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权威性,能够在英国市场打响知名度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产地都是很有意义的。

专访《中国葡萄酒的复兴》作者王孜:“国产酒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出处”

“现在中国葡萄酒业的兴起是又一次的复兴”

微酿: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逐渐开放,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籍,《中国葡萄酒的复兴》具体定位是什么?既然命名“复兴”,是不是意味着“中国酒”曾经辉煌,也经历了中落?

王孜:这本书通过三个主题向国际读者群介绍中国酒的前世今生:

1.中国酒业的概况,生产和经营模式;

2. 酒和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包括中西方通过酒文化可达成更深厚的互解;

3.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的酒文化和酒故事,包括酒与礼仪、工艺、文学、博弈等各方面的不解之缘。

“复兴”是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黄酒和白酒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其实葡萄酒在中国也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比如汉武帝自丝绸之路时代就传进了西域葡萄酒及其制造工艺,曹丕对葡萄酒的赞美, 唐朝达官贵人和边界将士对葡萄酒的青睐,杨贵妃也曾饮着太原葡萄酒翩翩起舞,本草纲目对葡萄酒的解析,康熙皇帝还把自己的长寿归功与每日小饮葡萄酒的习惯……更接近我们的例子,比如清朝洋务运动背景下产生的张裕葡萄酒厂,虽然诞生于一个非常被动的时代,如今却是中国主动领衔开拓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民族企业。

现在中国葡萄酒业的兴起是又一次的复兴,而酒文化和一个民族的性情、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的“复兴”是一个国际性事件,不但有众多的国际参与者,也逐渐影响并改变着全球的酒产业。

专访《中国葡萄酒的复兴》作者王孜:“国产酒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出处”

微酿:根据您对国际葡萄酒市场的了解,您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评价?站在国际视角,中国的葡萄酒目前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王孜:中国葡萄酒仍然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首先,在国外大家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有一定偏见;其次,即使是尝过中国酒的少数人群并未尝试过中国优质葡萄酒;而且在国外,一些中餐馆不太注重酒单的质量,所以大家出去吃中餐不太会想到要点葡萄酒,更别说中国葡萄酒。所以对于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品牌来说,他们面对的不是“零”起点,而是负数的起点。衷心希望我的这本书能够打破西方人对中国酒业的偏见、误区和知识空白,为中国品牌发展提高起点。

但我相信在这个“长跑赛”中,中国绝对有长远的优势。比如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威胁很多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中国广阔的疆域却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承受这方面的挑战。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年轻一代的葡萄酒爱好者更能够接受新产区的崛起,更愿意尝试新的口味和品种,并对中国这个新产区抱有好奇和期待。

我在和不少英国、法国等酒业评论家、作家、教育家及酒商等共同品尝过中国葡萄酒之后,他们普遍提出了3点:

1. 越来越多“能喝的”和“上好的”葡萄酒层出不穷;

2. 从“技术过关”到“有个性”的转型是他们所期待的;

3. 前景可期,后生可畏。

专访《中国葡萄酒的复兴》作者王孜:“国产酒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出处”

中国葡萄酒要成为

“高品质、高品位和创意派出口产品”转型的杰出代表与时代象征

微酿:中国葡萄酒的生产企业及酒庄是整个市场的发展载体,站在国际化的视角,您有什么建议给中国国产酒的建设者?

王孜:我认为中国葡萄酒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出处。从国际视角看,一款能“以假乱真”的波尔多风格的中国酒或者“无可挑剔”的中国霞多丽也许能让一些评论家大跌眼镜,但是国际消费人群未必会对这些评语感到心跳。他们想尝尝贺兰山脉、香格里拉、戈壁沙漠、黄土高坡、蓬莱仙岛的葡萄酒都是什么味道。同时,性价比很重要。而在发展酒庄生态旅游方面也值得探讨。

微酿:作为本书的作者,您对中国葡萄酒行业有什么寄语?

王孜:我很希望中国葡萄酒会成为“中国制造”向“高品质、高品位和创意派出口产品”转型的杰出代表与时代象征。

最后,也希望这本书能以酒当歌,为中西文化的互动起到积极的作用。文化互动需要更多体验性的内容,我觉得书内很多题材可以衍生成品酒会、酒宴,展览会、甚至纪录片的主题,期待能与更多行业内外的葡萄爱好者们切磋。(End)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 热门
  • 红葡萄酒
  • 白葡萄酒
  • 起泡酒
  • 法国
  • 意大利
  • 澳大利亚
  • 西班牙
  • 智利
  • 罗马尼亚
  • 热门
  • 新闻
  • 商情
  • 产业
  • 营销
  • 知识

排行榜

  • 关注度
  • 咨询量

新品上架

葡萄酒商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