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商讯 > 产业观察 > 正文
1525933324

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发展和影响

2018-05-10 14:22:04 来源:凤凰网
摘要

近些年来,进口葡萄酒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我国不断“攻城略地”,对国产葡萄酒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对进口葡萄酒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我国葡萄酒经济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促进我国葡萄酒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良好对策。

来源

凤凰网
钟汉龙

投稿

我要投稿

近些年来,进口葡萄酒以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我国不断“攻城略地”,对国产葡萄酒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对进口葡萄酒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我国葡萄酒经济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促进我国葡萄酒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良好对策。

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发展和影响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

1、进口葡萄酒增长较快原因分析

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约为5.54亿升,同比增长45%,占我国葡萄酒产量近三分之一。进口葡萄酒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市场得到较快增长,笔者分析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可支配的资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特别是高端人士不懈的追求。葡萄酒由于其有益健康、保健等方面宣传的不断深入,以及其高雅、品位的身份象征,已经成为大多数消费者酒类饮料消费的必选饮品,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流行元素。而进口葡萄酒一直以来对中国市场的不懈投入,宣传自身独特的品牌文化和饮食方式,极大地迎合了国内中高收入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人们追求时尚的需求。

1.2 国产酿酒原料的缺乏和国外葡萄酒的过剩

中国葡萄酒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因受酿酒葡萄基地种植面积及生产周期和产量的限制,原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葡萄酒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从国外的葡萄酒产销情况看,目前世界葡萄酒每年的过剩量在400万千升左右,加上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葡萄酒商纷纷盯上中国这个巨大的潜力市场,并竭力耕耘。世界葡萄酒年人均消费水平为7升,而中国年人均消费为1.34升。我国葡萄酒市场巨大的消费潜能以及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引起了全球葡萄酒厂商的关注,自然也带动了进口葡萄酒的快速增长。

1.3 进口葡萄酒性价比总体优于国产葡萄酒

由于国外严格的葡萄酒生产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和历史悠久的产品质量分级制度,不得不承认进口葡萄酒总体质量要好于国内葡萄酒,又由于我国进口关税逐年降低、原酒价格不断下降,以及葡萄酒高利润的利益驱动,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纷纷采取进口葡萄原酒和成品葡萄酒,以弥补原料缺乏的不足。在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质量总体优于国产酒的进口葡萄酒风行中国市场也就成为必然,特别是原瓶进口葡萄酒更是呈现较快增长之势。

1.4 进口葡萄酒进来的不只是葡萄酒,还有成熟的葡萄酒文化

法国葡萄酒在中国畅销,主要就是消费者对法国葡萄酒的悠久历史和浪漫的葡萄酒文化有着较高的普遍认同。而这种文化是通过不断地传播而实现的,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无论是品鉴活动、饮食搭配、休闲文化,以及收藏拍卖活动,都是国外葡萄酒文化的一种营销方式,对于成长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在那么多热心和无私的葡萄酒推广、文化鉴赏活动的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国外成熟的葡萄酒文化,自然也带动了市场的繁荣。

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发展和影响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

2、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经济的影响

在进口葡萄酒汹涌的冲击下,我国葡萄酒经济发展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原料基地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中国葡萄酒经济发展不容置疑的事实。而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经济带来的影响正在持续发酵,甚至在动摇着中国葡萄酒经济发展的根基,必须引起业内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2.1 用进口原酒代替基地建设,我国酿酒葡萄基地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加入WTO后,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要求关税逐年降低,2005年1月1日起,瓶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14%,散装葡萄酒的进口关税率从43%下调至20%。从2006年7月1日起,葡萄酒实施新的《消费税管理办法(施行)》,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成本。而香港和澳门地区更是从2010年3月起相继对葡萄酒实行零关税。2012年1月1日起,中国对新西兰葡萄酒等产品的进口关税降为零。2015年1月起,智利葡萄酒进口中国关税降为零。2015年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后,中国承诺“对于起泡酒以及小于2L容器的进口葡萄酒,关税将由14%,在第一年降至11.2%,第二年降至8.4%,第三年降至5.6%,第四年降至2.8%,预计将在2019年降至0。对于散装葡萄酒,关税减免方案为从20%每年逐步递减至16%、12%、8%和4%,并在2019年降至0”。关税的降低,加上国外大都对酿酒葡萄种植给予一定的农业补贴,使进口葡萄酒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速度较快,连续多年呈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但由于我国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时间晚,基地建设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现有原料基地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再者,中国的土地政策因素、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和企业急功近利的“逐利”行为,企业在葡萄原料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不重视,葡萄酒生产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在基地建设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特别是一些中小型葡萄酒生产企业根本不去建设基地,而直接选择成本低于国内原酒的进口葡萄原酒,以保证自身品牌市场的供应,赚取高额利润。如此循环,将使葡萄酒企业越来越对进口原酒形成依赖,长此以往,必将严重损害我国酿酒葡萄种植产业,引发“果贱伤农”砍伐葡萄树的悲剧,在一些产区已经发生拔除葡萄树的现象,这对中国葡萄酒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当我们没有自己的葡萄原料供应之后,进口原酒就会轻而易举掌控中国葡萄酒经济的“命脉”。

2.2 灌进“洋酒”的葡萄酒产品,失去了中国葡萄酒自己的风格特色

笔者在担任媒体总编时,在2009年于河北秦皇岛产区策划组织了一场“寻找中国葡萄酒风格”的主题论坛上,提出了中国葡萄酒行业企业要注重中国葡萄酒个性化、差异化的打造,中国葡萄酒需要借助中西融合的发展趋势,实现中国葡萄酒产业、产区、产品风格的塑造。但是,从产业和市场实际来看,选择进口葡萄原酒进行分装,从成本上、质量上看,更划算、更有保证。于是,一些葡萄酒企业就给“洋酒”穿上了“中国葡萄酒”的外衣。这样灌装后的葡萄酒产品不可避免带有进口酒的风格、口感与口味,根本无法体现中国葡萄酒应有的风格个性。消费者喝惯了这样的酒,再喝原瓶进口的葡萄酒时,更易接受。而我国葡萄酒产业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投入,果农盲目求高产,葡萄园种植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国内葡萄原料质量水平与产量要求都“差强人意”的恶性循环,两相对比之下,必将给我国葡萄酒产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2.3 进口葡萄酒的文化渗透,已经对我国葡萄酒形成“围城之势”

一直以来,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葡萄酒主产国,常年在中国不遗余力地举办一些产品品鉴和文化推广活动。目前,在我国中东部各大中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许多进口葡萄酒专卖店、品牌店,其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大。市场调查也发现,进口葡萄酒经营进入门槛低、利润高,使涉足和准备涉足这一领域的业内外商家越来越多,甚至国内许多葡萄酒龙头骨干企业也在经营着进口瓶装葡萄酒。在坐落各地的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大中型超市,我们可以看到进口瓶装葡萄酒的价格与国产葡萄酒产品价格相差无几,甚至有的比国产葡萄酒还便宜。目前,在葡萄酒总量上虽然进口葡萄酒无法与国产葡萄酒抗衡,但葡萄酒高端市场基本被进口葡萄酒所垄断,并培养出了一大批忠诚的消费群体,这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葡萄酒的主流消费市场。

2.4 进口葡萄酒质量隐患,对我国葡萄酒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

近几年来,每年都有质量检验检疫部门检测出不合格进口葡萄酒的报道。例如:2006年,宁波检验检疫局对一批德国进口二氧化硫含量超标的白葡萄酒作了退货处理,深圳口岸也因二氧化硫超标对澳大利亚红葡萄酒发出警示通报;2009年2月,广东省经贸委和相关部门对广州市场上销售的各类葡萄酒的抽检结果显示,进口葡萄酒合格率较低,近三分之一不合格,整体质量不容乐观,主要问题之一是超量使用防腐剂(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和超范围使用甜味剂;2010年1月,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判定一批意大利进口葡萄酒检出山梨酸成分,依法对该批葡萄酒做出退运处理。另外,进口酿酒葡萄原料被农药和化肥污染的危险依然存在。2008年11月,法国环保协会(MDRGF)发表公报指出,从欧盟5国提取的124种餐桌葡萄样品,其中123种显示含有杀虫剂残留物,其中某些杀虫剂是欧盟禁止的。此事震惊了欧洲社会。目前,国内很大比例的进口葡萄酒供应商大多是做葡萄原酒进口,将原酒运到国内进行灌装贴牌销售。而国外葡萄酒生产商是不会将顶级的好酒当成散酒出口到其他国家,只是将一些一般或低劣的过剩原酒卖到中国,质量低下且又要经过远洋长途跋涉的进口葡萄原酒,其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发展和影响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

3、我国葡萄酒应对进口葡萄酒的措施

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经济的“蚕食”,必须引起全行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警醒,中国葡萄酒经济发展需要从各个层面不断维护与提升,保证我国葡萄酒产业经济健康发展。

3.1 扎稳根基,认认真真建好酿酒葡萄基地

葡萄酒质量好坏,先天在原料,后天在工艺。目前,中国在酿酒葡萄种植和品种等方面,品种过于单一,红色品种中超过60%为赤霞珠,白色品种中超过70%为霞多丽,造成我国葡萄酒产品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跟不上世界葡萄酒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进口葡萄酒的强烈冲击,中国葡萄酒经济发展的根基就是要加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地方政府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自然风土资源条件,制定出全局的、科学的、合理的战略规划,加强配套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选择适宜当地风土条件的葡萄种植品种,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推广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模式,提升原料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体系,提升酿酒葡萄品质,形成中国葡萄典型个性,打破制约我国葡萄酒经济发展的“瓶颈”,才是今后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要通过适当调整酿酒葡萄种植结构,根据不同区域自然风土、气候环境特点,建立酿酒葡萄品种差异化,建设具有明显产区特色的酿酒葡萄基地,达到提升葡萄品质、提高农民收入、突出产区特色的目的。

3.2 尽快建立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标准体系

我国应该提高国内葡萄酒“生产许可证”的准入门槛,提升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严格以贴牌或委托加工方式生产葡萄酒的条件,确保葡萄酒生产和流通安全。同时,还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打击假冒伪劣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使中国葡萄酒产品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发展。各个产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措施,加大对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市场流通的监管力度,保证中国葡萄酒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按照国民待遇原则,以中国的相关技术标准同样对进口葡萄酒加强管控力度,加大检测力度,把不符合我国相关技术标准、品质低劣的进口葡萄酒拒之门外,以保证我国消费者饮用安全和身体健康。

3.3 给予葡萄酒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

葡萄酒在国外是按照农产品来进行管理的,政府每年对葡萄种植农民发放葡萄种植补贴。据欧委会农业和农村发展总司数据显示,欧盟用于支持葡萄酒产业的预算每年都超过10亿欧元,用于葡萄种植、品种改造、品牌推广等方面,其中近一半费用用于过剩葡萄酒的销毁或蒸馏加工成工业酒精。而中国对葡萄酒产业相应的补贴扶持很少,只是近几年各个产区政策开始加大葡萄酒的支持力度。葡萄酒产业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高效产业,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对增加财政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拉动旅游文化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发展葡萄酒产业,各级产区政府还要继续在政策、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调动葡萄酒企业投入基地建设和科研技术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农民的种植主动性,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发展酿酒葡萄基地,引导生产企业合理布局,逐步减少对进口葡萄酒的依赖性。

3.4 着力打造中国葡萄酒特色文化

我国葡萄酒产区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借鉴国外的行业管理和文化传播模式,加强产区的统一规划和对外宣传,加速形成产区的整体品牌和产区的特色文化。同时,面对进口葡萄酒的激烈竞争,各葡萄酒产区管理部门或行业组织应该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引导葡萄酒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建立葡萄酒技术创新平台和营销推广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全国性葡萄酒展会、国际商贸交流活动、国际性大赛等各种节会机会,宣传推介自己产区的整体品牌形象,从原料基地、产品结构、个性特色、葡萄酒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推介具有自身产区风格,又具有各自企业差异化特点的各种葡萄酒产品品牌,不断宣传、推介中国葡萄酒的整体形象,提升中国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力,塑造“中国葡萄酒风格”。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