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说:行业洗牌和整合提速,进口企业数量减少,头部企业和品牌机会增多。
近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口商分会发布的2020年1-6月酒类进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进口酒类市场量额降速略减缓:进口量6亿升,进口额17亿美元,累计量额跌幅较1-5月收窄2个百分点。其中,全国葡萄酒进口量2.1亿升,进口额8.3亿美元,累计量额降幅维持三成以上水平,在酒类进口总额中占比下滑至49%。
行业大盘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要做有未来的品类
“目前来看,整体进口酒行业大盘持续弱势运行。但聚焦到葡萄酒品类,我们可以重点关注6月份的情况,与5月份相比,6月份的进口酒单月量额跌幅较4、5月份的破4、破5直线回落到不足三成,回调趋势明显。从我们目前的生意来看,目前处于向好状态,目标是全年同去年持平,”蓝海红程酒业CEO邸剑锋对微酿说。
“近两年,整体行业都处于深度盘整期,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叠加了全球疫情爆发带来的影响。从数据来看,下半年会比上半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整体依然不容乐观,”德国汉凯菲斯奈特集团中国品牌推广代表顾育平表示,“全球葡萄酒市场近些年一直处于微跌状态,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数据的攀升,这也是众多国外酒类生产企业及品牌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分析整个进口酒类消费数据,三大烈酒上升明显,尤其是白兰地、金酒、朗姆等品类,价格也不断上涨,事实上这个现象从2000年就开始了,尤其是新一代消费群体对进口烈酒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结合我们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超过去年同期,下半年集中了节假日等,销售数据还会有一个飞跃。现在市场整体量变化不大,但行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品牌会吃光市场,因此我给大家的建议是,预判未来3-5年的流行,做有未来的品类,找合作伙伴也是如此,没有想法的会出局,”顾育平说道。
面对上半年的数据,易酒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殷凯则在8月8日第四届中酒展全球葡萄酒峰会现场表示:“中国市场很大,很容易找到一些好看的数据从而做出乐观的判断,但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较低,而国内进口酒市场的成熟和蛋糕做大的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就进入到盘整期,连续两年进口数据在不断下滑,而疫情则加速了这一进程。与此同时,前期已经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个人)会更快被淘汰出局,这样才能给真正做产品、做品牌的企业有更大的空间。”
对未来市场发展要长期有信心,短期不乐观
“我们今年的做法是扩大澳洲、意大利的产品体系,并且将作为三年计划执行下去。从澳大利亚刚刚发布的出口数据来看,今年1-6月,澳大利亚葡萄酒至中国大陆的出口额上升了0.7%至11亿澳元,出口量则下滑了17%至1.21亿升(等量于1300万箱9升装)。平均出口额上升了22%至9.07澳元/升(离岸价)。平均出口额的上升是由于高价位区间葡萄酒出口额的持续涨幅以及低价位的下滑。中国消费者更趋向于选购价格更高的澳洲葡萄酒,这在数据上的表现是价格在10澳元/升(离岸价)或以上的葡萄酒出口额增长了11%至6.7亿澳元,而价格在5澳元/升(离岸价)的葡萄酒则下降了18%至2.11亿澳元,”江苏一位有着多年进口酒运作经验的马总表示。
澳大利亚在截至2020年5月底的12个月中,占据中国大陆37%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份额,“虽然目前的出口额下降了,但澳洲依然是热门,意大利则被越来越多进阶爱好者所青睐,”马总对微酿说。
对于进口酒市场整体大盘未来走势,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口商分会秘书长王旭伟曾在7月17日“新酒业南澳专场资源云对接”活动中分析称:“对市场发展要长期有信心,短期不乐观,自2018年8月起市场调整预计将持续至2021年;消费场景回复缓慢且不确定,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不可心存侥幸;消费分级与升级交织发生,消费者更加理性,仍以大众消费为主,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共存;供应端集中度缓慢提升,国别和品牌作用明显;存量竞争时代,结构性增长与挤压式竞争分化并存,行业洗牌和整合提速,进口企业数量减少,头部企业和品牌机会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