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葡萄酒知识 > 正文

如何提高中国葡萄酒的消费文化自信呢?

2019-03-20 10:12:15 来源: 葡萄酒网
摘要

  葡萄酒在中国是十分火热,很多人们都十分喜欢品尝葡萄酒,但是,他们喜欢的大部分都是国外葡萄酒,对于本国的葡萄酒却缺乏自信,那么,要如何提高中国葡萄酒的消费文化自信呢?

来源

葡萄酒网

投稿

我要投稿

   葡萄酒中国是十分火热,很多人们都十分喜欢品尝葡萄,但是,他们喜欢的大部分都是国外葡萄酒,对于本国的葡萄酒却缺乏自信,那么,要如何提高中国葡萄酒的消费文化自信呢?

  如何提高中国葡萄酒的消费文化自信呢?

  葡萄酒在中国的逐渐兴盛让人欢欣鼓舞,但是始终有一个现象不容回避,那就是消费者对于中国葡萄酒文化的自信一直没有培养起来。简单来说,可以认为消费者对于葡萄酒产品代表的文化价值认同一直是以欧美国家为导向的。实际上,中国酒水文化是以白酒为核心的。葡萄酒虽然逐渐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但是从产品文化、酒文化、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等层面来讲,我们的国内品牌并没有与消费者建立起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具体表现如下:“傍”国外酿酒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葡萄酒企业开始喜欢邀请国外酿酒师来加盟自己的酿酒团队。从技术交流和合作层面来讲,这对于提升我们的酿酒生产水平有所裨益,也反映了国内葡萄酒企业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对待酿酒工艺。然而,企业将国外酿酒师作为一种宣传的工具,这种做法也逐渐盛行起来。其实,这也是我们国内品牌对于“葡萄酒本来是异域文化”观念的一种间接推动。产品本来无所谓源头好坏之分,葡萄酒也一样,相比国外行业,可能我们的历史是短一些,但是如果无视自己的个性培育,而进行“文化自贱”就不值得推崇了。

  波尔多崇拜情结:国内葡萄酒品牌为了宣传自己产品的卓越优秀,动辄就喜欢拿“波尔多”说事,说“自己长得像波尔多”。波尔多产区出产好酒,当然也有普通的酒水产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恐怕只能归结于这个产区能够生产出具有自己个性的葡萄酒产品。如果中国的葡萄酒企业一味地希望“傍”上波尔多,那么长得再像,也只能是貌似神离。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其实反映(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了国内葡萄酒品牌在宣传自己产品过程中的不自信,那么消费者对我们的信心又从何而来?进口酒调配现实:进口原酒国内灌装,然后以国内品牌出现,说明原料供应更为广泛,本来也无可厚非,试想,如果有一天国内的葡萄酒品牌纷纷推出了以下的产品形式:“国内品牌·智利原产”、“国内品牌·澳大利亚原产”和“国内品牌·法国原产”等等用国内品牌包容来自原产于世界各地葡萄酒产区的诸多产品,这可能也将是一个趋势,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品牌是否具有兼容并蓄的品牌包容度和承载力?

  苦练内功,先用中国产品俘获国内消费者,建立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信任度,然后真正面对国际化供应链条的运营管理,才能更好地来回答这一问题。可能大家看了以上的言论会认为言辞激烈或者要求苛刻,但既然问题不可回避,那么早些动手解决是不是会更好?近年来,通过对葡萄酒和其他行业的关注和研究,笔者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国内消费者在很多领域形成了对“洋文化”、“洋品牌”的崇拜情节,如果说在中国国家实力逐渐积聚的过程中,民众对于本国文化缺乏自信转而寻求“国外强势国家品牌”载体以期望获得信心转移或者自信嫁接,那么更是要求中国企业自立自强,用产品、用传播、用文化去打动消费者,从而形成稳固的品牌运营根基。

  实际上,中国的葡萄酒行业是近代才开始起步发展起来的,因此还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行业,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去用心去培养和建立消费者对于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文化信心”。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 热门
  • 红葡萄酒
  • 白葡萄酒
  • 起泡酒
  • 法国
  • 意大利
  • 澳大利亚
  • 西班牙
  • 智利
  • 罗马尼亚
  • 热门
  • 新闻
  • 商情
  • 产业
  • 营销
  • 知识

排行榜

  • 关注度
  • 咨询量

新品上架

葡萄酒商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