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牡丹江东安区人民法院对东安区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王某假冒注册商标一案进行了公开审理,该案件也是牡丹江地区首例消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图片来源于: 葡萄酒研究
假冒进口酒被查获
2018年,从事俄货贸易的王某发现其从俄罗斯进口的某品牌葡萄酒销路较好,于是便产生了自己仿冒的想法。当年2月,王某在未取得该进口俄罗斯葡萄酒品牌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在山东某葡萄酒有限公司带料加工2200箱假冒的半成品产品葡萄酒,并将这批半成品葡萄酒运到山东另一地点雇人贴标、装箱后,再运到我牡丹江市一仓库存放。2018年6月,王某在准备销售该批运输存放的假冒葡萄酒准备销售时被执法人员发现并依法扣押。
该案由公安机关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东安区检察院审查后,公益诉讼部门认为王某生产假冒葡萄酒的行为,对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了危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需对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将其作为公益诉讼案件立案。
由于无符合条件的组织提起,东安区检察院根据法律规定,首次以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向东安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庭审中,公诉机关认为本案被告人王某违法生产假冒葡萄酒,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在民事上,侵权人王某冒用他人商标、名称等信息生产假冒葡萄酒的行为,也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危及众多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承担侵权责任,建议依法判令被告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向公众道歉,并承担销毁扣押假冒葡萄酒的相关费用。
公益诉讼起诉人依法举证了被告人侵权行为的构成和销毁假冒商品所需要的储存、运输、破碎费用,并对其进行了法庭教育。被告人当庭对公诉人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表示愿意承担公益诉讼起诉人提出的民事侵权责任,法庭将择日进行宣判。
从业者应坚决抵制假酒
一般来说,劣质假酒中都带有大量的合成色素,如果长期饮用这类假葡萄酒,致癌物质会在身体里进行新陈代谢,增加患癌风险。除了合成色素,还有香精的存在。假葡萄酒中的香精更多是用于提炼酒香,如果我们长期摄入假酒中的香精,可能会危害到我们自身,造成肝脏损伤,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肝脏解毒的功能。总之,假酒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
每一位葡萄酒从行业者,都应需要坚持本心,遵纪守法,绝不生产和售卖假冒伪劣的酒来坑害消费者,同时帮助消费者辨别假冒伪劣产品。作为消费者应该提高自身警惕性,学习一些鉴别假酒的常识性技巧,在购买产品时,也一定要选择在正规渠道进行购买,决不可贪图一时便宜。
另外,相关机构也应该负起责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会让假酒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