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尔多葡萄酒的商业化和贵族感背后,隐藏着几十个小酒庄,他们集中在梅多克子产区。因为相同的背景及价值取向,私底下的来往不少,渐渐地成立了相对松散的小组织,统一被称为CRU ARTISAN。准确的翻译,应当是“匠人酒庄”。

这不是新的概念。已经有不少葡萄酒业内人熟知“艺术家酒庄”,网上也能查到很多相关信息——我认为这是匠人酒庄(CRU ARTISAN)的错误翻译,也同时误导了我们的理解方式。
匠人酒庄(Crus artisans)是波尔多梅多克产区一个非常古老的酒庄分类,可以追溯到1776年,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停止了使用。1989年又重新启用,1994年被欧盟认可,2002年被法国政府认可。截止2006年共有44个艺术家酒庄,2012年又有6个酒庄获得了匠人酒庄评级,总数量增加到了50个。
匠人酒庄面积都非常小,通常不足6公顷,庄主亲自负责种植和酿酒的工作,他们都致力于酿造最能表现葡萄园风土条件的葡萄酒。被评为匠人酒庄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是家族式酒庄,家族独立负责整个酒庄的葡萄种植、酿酒、装瓶、包装、市场和销售,遵守法定产区的准则。匠人酒庄荣誉充分体现了酒庄主人对自己的土地、葡萄树和葡萄酒的无限追求和热爱。
在很久以前的法国村落里,总有一两个裁缝、面包店、吹制玻璃器皿的人,与酒农一样,他们被统称为匠人(ARTISAN)。与“艺术家”这个称号不太一样,却有些像国内的阶级划分中的“小手工业者”,匠人也包括剃头、磨刀磨剪子和配钥匙修鞋的师傅们。
当主流媒体突然开始复兴“匠人精神”时,常用瑞士手表和意大利手工皮鞋的外国面孔做代言。精致而又昂贵的作品,再加入美学与哲学的诠释——这其实更贴近高尚优雅的艺术家精神。
在博纳佰馥的葡萄地里,看着彭帅带着一猫一狗,手中拿着剪枝刀,腰里随身带着绑枝用的绳子……除了同样做出对的起良心的好作品,这个自称“彭手艺”的酿酒师最打动我的特质,是“不贪”。

酿酒师手里拿着酿造自然酒使用的天然“过滤网”
大多数消费者从超市的货架买了一瓶葡萄酒送礼,之后很难再想起自己拿的是世家、伯爵还是古堡。知味葡萄酒杂志创始人高翔老师曾经问我:博纳佰馥做小做精可贵,但在面对需要世家、伯爵和古堡的行业和消费者时你们怎样坚持。
我也曾经在理发沙龙被“凯文”剪头发的时候,思考楼下手艺娴熟的剃头师傅孙老三,是否有必要在花花绿绿的美发世界里要求客人叫他“弗兰克”。
但孙老三是打算干一辈子理发师的,他不想开连锁店,只是希望街邻们认可他的手艺。彭帅的爷爷以卖豆腐为生,早上4点起床只做两盘,卖掉后回家睡觉,根本不愿开拓邻村的市场。凯文和弗兰克却在不断的更换理发店,手艺好坏并不太能影响收入,他们的理想是做某一美发产品的推广经理,再努力成为大区经理。
不满足的心帮助我们增长数量,感恩让我们想去施予,从而注重质量。极简是一种精神满足,贪心的人做不了匠人——物给予的压力太多,于是慌不择路,会做出有悖于初心的事情,这是我给高翔老师的答案。
所以在2016年波尔多期酒的展会上,匠人酒庄冷清的展厅里,庄主们互相品酒打着招呼:“喝杯咖啡,我们的老客户一会儿会带些吃的来,”Ch.Lagorce Bernadas酒庄的Jean VALLETTE说:“几乎没有陌生人来这儿,我们的酒卖给认识我的朋友就够了——他先认可我们,才认可我们的酒,这才是最专业和最忠实的老主顾。”

2016年波尔多期酒匠人酒庄|CRU ARTISAN分会场内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中国有13亿人民,我们这几个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几个好好的去发豆芽,把豆芽做好。我们13亿人每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祖国!”——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