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ziger 加州生物动力法的代表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多数酒庄都将可持续性和尊重自然视为酿酒的重要理念。我们也参观了可以与Raymond酒庄奇葩程度媲美的(无贬义)一个完全按照生物动力(biodynamic)法酿造葡萄酒的酒庄——Benziger家族酒庄。
酒庄于2000年通过了认证,在2001年开始出产第一个年份,是一款波尔多混酿(赤霞珠和美乐为主),这款完全通过生物动力法酿造的葡萄酒Tribut一经问世便得到了《wine spectater》92分的高分。
酒庄的葡萄园建于索诺玛的坡地上。走入酒庄,小路两边种满了各种奇怪的植物,每一种植物前都有一个铭牌,上面介绍的是这款植物的作用,原来Benziger家族酒庄是通过种植不同的植物来防止病虫害以及维持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平衡。

酒庄种植的植物
酒庄内有一个小湖,据庄主Benziger介绍,整个酒庄生产的废水都是通过特别种植的植物与某些种类的石头达到过滤与澄清,甚至完全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我们听得咋舌不已,但还是不敢尝试。
酒庄里养着两头黄牛,还有很多鸡鸭,但井井有条。
庄主Benziger头发已经花白,但身体健壮,行动如风,身手矫健。介绍起他的生物动力法来滔滔不绝,手舞足蹈,一看就感觉这位老爷子酿的不是酒,而是梦想,而且是用心在酿造,不由得想到了美国其他的很多行业,都是充满了梦想。
接下来是品鉴,六款葡萄酒,从干白霞多丽、美乐、赤霞珠到顶级的完全生物动力法Tribut,我不敢说我完全喝出了生物动力法的精华,但确实明显地感受到一种极为清新、活跃而且更为纯粹的味道。

说说加州的葡萄酒
美国的葡萄酒经过了150多年的发展,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包括病虫害、禁酒令等等,终于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坚持不懈的葡萄酒开拓者的努力下,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说美国葡萄酒,言必称加州,说加州则言必称纳帕。
加州的纳帕谷是世界葡萄酒顶级产区里一个极具特色的区域。纳帕谷的面积很小,谷底长仅有30英里,最宽的地方才5英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产区。但就是这个弹丸之地的产区,却撑起了整个美国葡萄酒的声誉,整个产区的葡萄种植面积为18200公顷,占加州葡萄园种植9%的面积,4%的产量,但是产值却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
纳帕有世界顶级产区所需要的一切自然条件,有超过50%的土壤类型在纳帕都能找到,而且小小的纳帕谷涵盖了从海平面起的肥沃的谷底,到复杂崎岖的山坡地形,西边的太平洋又赋予了纳帕谷得天独厚的地中海式微气候,有着漫长而干燥的生长季,这些因素对于葡萄的成熟与发育都至关重要。
整个纳帕谷,95%以上的酒庄都是家庭式酒庄,78%的酒庄产量要少于10000箱(一箱一般为12瓶750ml)。
美国人性格直爽,头脑精明,而且超级爱国。在我们这次参观酒庄的过程中,有几次我们和美国土生土长的酒庄庄主或者酒农聊起美国、法国和意大利葡萄酒的比较,这些美国人说起来的时候总是充满了自豪感,坚决相信美国的葡萄酒是最好的。

在Napa葡萄园里惬意地品酒
美国在葡萄酒世界里,基本就是一个愣头青,敢想敢干,但在老牌的葡萄酒国家如法国眼里,美国也就是一新土豪而已。特别是二战之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的领头羊,让许多欧洲的老贵族很是不爽,论国力和美国已经相去甚远,只能在品位和艺术上压美国一头,特别是葡萄酒这种既是艺术也是品位的东西。
在世界最著名的葡萄酒作家休·约翰逊的《world atlas of wine》一书中,对法国葡萄酒的介绍足足有73页,德国和意大利两个老牌欧洲国家加起来才36页,西班牙10页,而新世界总共才24页,其中加州只有8页。
这倒不完全是欧洲人故意看轻美国,而是一直到20世界六七十年代之前,美国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葡萄酒。
说美国酒,不得不说的就是曾经担任美国驻法国外交官也是合众国第三任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杰斐逊在法国的5年时间转遍了法国的知名产区,在回国的时候,他带回了下面酒单的酒:38瓶勃艮第meursaut的白葡萄酒,60瓶波尔多sauternes的甜白,36瓶勃艮第montrachet的顶级白葡萄酒,60瓶香槟。
必须承认美国人就是有实干精神,杰斐逊担任总统后,继续发展他所钟爱的葡萄酒贸易,而且他把他薪水的大部分都用来买欧洲的好酒,不仅如此,他还在他的佛吉尼亚老家亲自种植了287株葡萄树,后来他自己培育了两个美洲品种,可惜,和早期的很多葡萄酒农一样,尽管杰斐逊尝试了很多实验,可还是没有成功。
随着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葡萄酒也飞速发展,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国葡萄酒行业演绎出了诸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