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505353411

从默默无闻到PK法国巨头,澳洲葡萄酒是怎么崛起的?(下篇)

2017-09-14 09:43:31 来源: 葡萄酒网
我也有文章要分享 立即发布
摘要

在上篇文章小编介绍了澳大利亚葡萄酒是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成为今天的葡萄酒大国呢?今天小编接着把终结篇写完,一起来看看澳大利亚葡萄酒是如何从无到有,得到今日葡萄酒大国的地位。

来源

葡萄酒网
吴兰花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上篇文章小编介绍了澳大利亚葡萄酒是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成为今天的葡萄酒大国呢?今天小编接着把终结篇写完,一起来看看澳大利亚葡萄酒是如何从无到有,得到今日葡萄酒大国的地位。

1、1915-1967年:加强酒越来越没有出路

(1)政策鼓励加强酒出口

在1915 - 1925年间,澳大利亚政府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人们开发土地,并对加强葡萄酒产业实行非常有利的出口补贴政策。这项政策使澳大利亚的加强酒,更能与葡萄牙、西班牙在英国市场竞争。不过,这项政策却严重地影响了澳大利亚的干型葡萄酒产业。

(2)澳大利亚加强酒形象一落千丈

1927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出口补贴将减少1/4,促使许多人赶在政策实施之前囤积澳大利亚加强酒。这批酒刚酿造出来,就匆匆运到英国,由于保存条件不理想,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卖掉,这也给人们留下了澳大利亚加强酒品质很差的印象,使得澳大利亚葡萄酒一度卖不上价钱。

从默默无闻到PK法国巨头,澳洲葡萄酒是怎么崛起的?(下篇)

(3)多个产区葡萄树被拔除

1936年,南澳政府发起了拔除葡萄树的运动,库纳瓦拉有2/3的葡萄树被拔除;维多利亚的雅拉谷,酒农转型发展乳制品;新南威尔士州的猎人谷也拔除了一半葡萄树。

这个阶段葡萄酒产业发展与政府政策干涉有很大关系,并不是市场正常发展的结果,盲目扩大产量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使得酿酒的人赚不到钱,而产品品质差进一步恶化了形势。政策鼓励了品质低的加强酒出口,阻碍人们去酿制优质葡萄酒;严重打击了过去几十年中缓慢发展的干型葡萄酒产业;人们在补贴取消之前,囤积的葡萄酒也因保存不当,破坏了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形象。

(4)出口受限,国内消费增加

到了二战时期,澳大利亚本国的啤酒、烈酒实行定量配给,各州之间禁止酒饮贸易。英国严格限制葡萄酒进口,在1947年,英国将加强酒的进口关税提升了5倍之多。同一时期,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优惠也没有了。于是,澳大利亚国内葡萄酒消费有所增加,不过,1946-1966年澳大利亚葡萄酒产量仅增长了3%。

2、1967-1986年:重要的转折点,从加强酒到干型酒

(1)英国加入欧共体,澳元升值

60年代末,英国提升加强酒关税,并加入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而从1973年开始,从其他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进口葡萄酒免收关税。而同一时期,澳大利亚采矿业非常繁荣,带动澳元在70年代中期升值。在这样的内外大形势下,在1967 - 1986年这个阶段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产业依旧没有很大发展。

(2)重要的转折点:从加强酒到干型酒

不过,澳大利亚葡萄酒却在这个阶段开始了意义重大的转型。价格便宜的国产酒刺激了澳大利亚国内需求的增长。在60、70年代,加强酒的销量从53%下降到7%,澳大利亚国内对红、白葡萄酒需求不断增加。比如,纷赋(Wolf Blass)就因酿造极其甜美、充满橡木味且浓郁的葡萄酒而获奖无数,声誉极高。

于此同时,有许多家庭经营的酒庄被更有实力的大公司收购,这些大公司拥有更先进的生产力,更专业的营销手段,他们还在这一阶段推出了非常适合商业化运作的盒装葡萄酒。

从默默无闻到PK法国巨头,澳洲葡萄酒是怎么崛起的?(下篇)

(3)生产过剩,酒农无利可图,前景黯淡

不过,8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再次出现生产过剩,政府对国内葡萄酒销售征税增加,使得许多酒农无利可图。于是,南澳政府和联邦政府在 1985 年推出一项政策,鼓励酒农有偿拔除葡萄树。当时人们都认为,葡萄酒行业前景黯淡,根本无法想象一场繁荣将在不久之后到来。

3、1986 - 2000 年:出口繁荣期,大公司商业化运作树立国际声誉

(1)1990 - 2000 年葡萄酒产业年均增速 10%

到了1986年,虽然澳大利亚国内葡萄酒消费没有明显增幅,但随着澳元创新低,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迎来了繁荣,出口总量由 1981 年的 800 万升猛增至3900万升。大概在 1990 - 2000年,葡萄酒产业以年均10%的速度飞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来自新世界国家的竞争非常小:南非面临种族隔离的困境,南美国家经济、政治不稳定,美国由于美元强势而出口受限。而此时的澳大利亚凭借商业化的优质葡萄酒,在国际上树立起了声誉。

从默默无闻到PK法国巨头,澳洲葡萄酒是怎么崛起的?(下篇)

(2)30年目标: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最赚钱的产酒国

1995 年,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定了个雄心勃勃的目标:“30 年内建立强大的葡萄酒品牌,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最赚钱的产酒国。”这个目标的特别之处就是强调了“品牌”,可见,澳大利亚的品牌意识从一开始就有了。

(3)富邑等巨头公司海内外收购葡萄酒品牌

从默默无闻到PK法国巨头,澳洲葡萄酒是怎么崛起的?(下篇)

于此同时酒庄数量越来越多,更多小酒庄被更有实力的大集团收购。比如,澳洲葡萄酒巨头南方葡萄酒业(Southcorp Wines),也就是后来的富邑葡萄酒集团(Treasury Wine Estates),旗下就云集了众多知名葡萄酒品牌,包括奔富、纷赋、利达民和玫瑰山(Rosemount)等。不仅如此,富邑集团还收购了诸多海外品牌,比如美国的贝灵哲(Beringer Wine Estates)、鹿跃酒窖(Stags’Leap Winery)等。

4、2000 - 至今:国际竞争加剧,优质葡萄酒和中国市场是未来趋势

(1)21 世纪,国际竞争加剧,澳元升值,进口葡萄酒冲击本土葡萄酒

进入 21 世纪,许多旧世界产酒国以及智利、阿根廷等新世界产酒国,因本国市场需求有限,纷纷把目光瞄向出口市场,面对激烈的竞争,又赶上了澳元了长达 10 年的增值期,迫使澳大利亚葡萄酒持续降价。

澳元升值,促进了澳大利亚从法国、新西兰进口高端葡萄酒。新西兰长相思一度成为澳大利亚销量最大的白葡萄酒,严重打击了澳大利亚本土的长相思。一些无力维持的澳大利亚酒庄只得被淘汰出局。

(2)2014 年,富邑、美誉、保乐力加占澳葡萄酒总产量、总销量的 40% 以上

2014 年,富邑、美誉、保乐力加 3 家公司占据了澳大利亚葡萄酒总产量、总销量的 40% 以上。这些巨头公司对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生产能力更强,更有实力进行品牌建设,规模营销。大公司可以在多个葡萄酒产区种植或者购买葡萄,从而大量生产品质稳定、流行的葡萄酒。而这些葡萄酒在英国的商超渠道卖得非常好。

从默默无闻到PK法国巨头,澳洲葡萄酒是怎么崛起的?(下篇)

(3)低端葡萄酒前景暗淡

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出口市场依赖非常大。在美国,受罗伯特•帕克影响,美国消费者曾一窝蜂地迷恋强劲的西拉葡萄酒,但这些葡萄酒经过陈年后并没有变得更好。而另一个极端,Casella家族几乎是为美国市场定制的黄尾袋鼠(Yellowtail),曾风靡一时,使得许多澳大利亚酒商纷纷效仿,不过这并没有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形象带来积极影响,反而使其走上倒退之路。

而对英国来说,大型垄断商超方面认为澳大利亚瓶装葡萄酒价格高,转而进口更低廉的散装酒,并定制私有品牌。2008 年,澳大利亚出口英国的瓶装葡萄酒总量首次出现下滑,到 2012 年,瓶装葡萄酒出口量被散装葡萄酒超过。

(4)优质葡萄酒不断增长

根据《 2016 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报告》,2016 年澳大利亚瓶装葡萄酒出口总额与 2015 年相比增长 10%,离岸均价增长 5%;相比之下,低端葡萄酒呈下滑趋势,散装葡萄酒、软包装葡萄酒以及其它包装葡萄酒出口总额分别下降 2%、5%、11%。

(5)中国是澳葡萄酒出口总额最大的国家,同比增幅 40%

根据《2016 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报告》,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总额最大的 5 个地区依次为:中国大陆、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其中中国大陆同比增幅达惊人的 40%!早在 2002 年,澳大利亚在中国的葡萄酒出口总额仅为  2,700 万澳元,如今这一数字达到了 5.2 亿澳元。

根据 2017 年 7 月的海关数据,澳大利亚是中国第 2 大瓶装葡萄酒来源国和第 2 大散装葡萄酒来源国。随着中澳签署自贸协定,中国进口澳大利亚葡萄酒关税逐步减免,中国中产阶级对葡萄酒越来越感兴趣,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会继续大力发展。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点击快速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