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511490469

南美的明日之星--智利葡萄酒文化

2017-11-24 10:27:49 来源: 葡萄酒网
摘要

智利葡萄酒文化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会有点陌生,毕竟智利的红酒并没有像法国红酒那样出名和受欢迎,但是并不能说智利葡萄酒文化就不重要,这作为世界葡萄酒文化的一部分,自然有存在的价值。

来源

葡萄酒网
庞建坤

投稿

我要投稿

智利葡萄酒文化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会有点陌生,毕竟智利的红酒并没有像法国红酒那样出名和受欢迎,但是并不能说智利葡萄酒文化就不重要,这作为世界葡萄酒文化的一部分,自然有存在的价值。

南美的明日之星--智利葡萄酒文化

16世纪,第一批欧洲移民来到了智利,欧洲的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被带到这片土地上,当时的西班牙传教士在圣地亚哥周边种植葡萄,以提供教会做弥撒用葡萄酒。

智利葡萄酒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走向了世界,由于低税、口味独特等优点,深受大众喜爱。因为智利独特的气候,其生产的葡萄别有风味,为其产出优质葡萄酒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欧洲古老的酿酒方法,使得酿制出智利葡萄酒既有欧洲传统,又不失南美风味,给人一种新旧交叠的感觉。

16世纪欧洲所传入的酿酒技术还不十分先进,那时欧洲人所饮用的葡萄酒大宗还是称为Clairet的葡萄淡酒。西班牙民族后来于中南美洲实行葡萄酒专卖制度,禁止一般老百姓耕种葡萄。这样的措施造成葡萄种植与酿造技术的迟滞,因此无法有新的进步。一直到17世纪时这个禁令才被智利王室取消,除此之外亦鼓励葡萄的耕种。

在根瘤蚜病还未席卷欧洲的时候,智利的有钱领主就开始将法国葡萄引种到智利。Don Silvestre Errázuriz(智利伟大的政客和酿酒师)将赤霞珠(Cabert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马尔贝克(Malbec),长相思(Sauvignon Blanc)、赛美蓉(Semillon)和雷司令(Riesling)引种到智利,还聘用了来自法国的酿酒学家监管葡萄园的运作。

19世纪中期,民主浪潮席卷欧洲大陆,大批皇室贵族纷纷移民美洲避难,许多酿酒师也随着移民潮来到美洲新大陆,为智利当地葡萄种植和酿造注入新技术。当时法国也开始爆发根瘤蚜灾难,很多法国的酿酒世家不甘眼看自己的葡萄园被毁,来到南美寻找新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进入20世纪之后智利政局动荡,官僚苛政和高税收使得一度火爆的智利酿酒业进入降温时期。80年代之前,国际上对于智利葡萄酒的印象是在本土销售的平庸之辈,时至今日智利的葡萄酒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在英国和日本及中国等地非常受欢迎。

智利的红葡萄品种之王是佳美娜,这种葡萄的风味跟品丽珠较为相似。虽然佳美娜(Carmenere)源于法国波尔多,却在智利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智利最具特色的红葡萄品种,所酿成的葡萄酒颜色深浓,糖分含量高,酸度较低,单宁柔和,酒体较为丰满。如果成熟度好,口感会非常圆润柔顺,经常带有红色浆果、黑巧克力和胡椒般的辛辣口味。智利生产的赤霞珠葡萄酒跟波尔多地区很相似,都有着辛辣、质朴的风格。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佳美娜(Carmenere)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94年11月24日,法国葡萄酒学者在智利迈坡(Maipo)卡门酒庄的葡萄园中再次发现佳美娜后,它才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为了庆祝佳美娜重生,11月24日被智利葡萄酒学会美国分会指定为“佳美娜日”。

智利葡萄酒文化随着时间的进化,现在也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受到各国的认可和喜爱。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