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读者对于葡萄酒的一些问题的答案还记得多少呢?譬如:葡萄酒是怎么酿制的、应该怎么品葡萄酒等等。而昨天小编我就给大家分析了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的六大问题的其中三个了,你们是不是都记得缘由呢?那么今天小编我就继续来跟大家分析剩下的三个问题吧,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你是否都知道呢?
四、葡萄酒质量等级制问题
我国由于葡萄酒产量较少,尚未实行葡萄酒质量等级制,葡萄酒的质量控制同其他食品一样靠产品质量标准来控制,且尚不属强制性标准,并允许使用企业标准,使葡萄酒质量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
葡萄酒的质量等级制涉及到原产地域命名,虽然目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出台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但关于葡萄酒的原产地域命名工作尚未启动。我国葡萄酒的质量等级制首先应考虑如何引导现有的葡萄酒循序渐进地与原产地域命名系统接轨,这就是对目前市场上的葡萄酒在合格的前提下进行质量等级划分,具体可考虑以下方法:
1.沿用国家评酒会的方法对干红、干白及全汁甜葡萄酒进行评比,品种酒和以商标名称出售的酒均可。因为酒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需专业鉴别,而评酒会在消费者心中有较深的影响。酒的等级可分为A级(国家级名酒)和B级(省区级名酒)。非酿酒葡萄生产地区的酒不做评比。评比时应考虑到葡萄种类的区域化和年份、品种等问题,这样的名酒来源清楚,适当的时机再实行原产地命名标志。
2.低度甜葡萄酒。所以将其单独列出是因为国家虽然已明令禁止半汁葡萄酒,但实际市场上仍然存在,尽管标注原汁含量100%,但从其酒精度标示为国家标准的最低值(7%)就可反映出为低汁型葡萄酒。此类低度甜葡萄酒不参加质量等级评比,以鼓励其逐步转向全汁葡萄酒的生产,使消费者也逐步提高对全汁葡萄酒的认识,促进其消费习惯的转变。
五、葡萄酒文化的发展问题
我国葡萄酒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始终未成为酒的主流,目前消费者对葡萄酒知识及其饮用常识等则较为缺乏,其消费仍然是以节日喜庆为主,群众性品鉴基础差,因此发展酒文化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普及葡萄酒知识。各类媒体、各级宣传机构、酒界人士及专家应加强对葡萄酒知识的宣传,使人们了解葡萄酒种类、生产过程及饮用常识,逐渐抛弃那些“葡萄酒应粘稠挂杯”、“葡萄酒越甜越好”等不正确的葡萄酒知识。
2.开展群众性品鉴工作。应配合葡萄酒的等级制度进行,可由行业管理部门或生产企业来组织,使消费者逐渐从能饮到会品。
3.发展现代酒文化。应大力弘扬优秀酒文化,打击不良酒文化,在传统酒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观念,培育新型的酒文化,如酒吧文化、鸡尾酒文化等,这样喝干型酒就可以加雪碧、果汁、牛奶等饮品,改变目前任何酒都在餐桌上饮用的习惯,逐步形成在餐桌和酒吧饮酒的习惯。

六、葡萄酒的营销问题
目前,我国在葡萄酒的营销方面除了一些知名企业有着较系统的营销策略外,其他一些中小型厂则仍停留在传统的推销阶段,而且由于销量所限,流通领域加价过高,造成有些品种零售价格偏高,使消费者感到生产企业有获暴利之嫌,其实也是消费者不懂葡萄酒所致,因而在营销方面应考虑到葡萄酒的特点。
1.培育固定的消费群体。目前我国的葡萄酒消费者,一是不胜白酒者,二是知识性人士,三是部分思想较为解放的高收入者。而且饮用的场合也多是亲朋相聚、节日喜庆之时在酒店及家中,尚未形成平时以居家饮用为主的固定消费群体。因此,葡萄酒营销应在普及葡萄酒知识,培育酒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对消费者饮用葡萄酒的引导,针对葡萄酒的定位人群,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时机进行舆论宣传,创造时尚,引导消费,逐步形成稳定的葡萄酒消费群体。
2.处理好葡萄酒的品牌与等级的关系。由于葡萄酒质量的变异性,品牌的塑造应以葡萄酒的质量等级为基础,并与原产地命名相结合,名牌首先应是优质的葡萄酒,而优质葡萄酒未必是名牌,但应向名牌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等级葡萄酒都可有名牌,但应禁止忽视质量而进行的人为的名牌炒作。
3.加强对葡萄酒营销人员进行葡萄酒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对葡萄酒从起源、历史、种类到酿造、识别与饮用常识等方面都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一名葡萄酒的内行和葡萄酒知识的宣传员。
葡萄酒营销中应体现文化和健康的理念。葡萄酒是富贵文明的象征,也是健康的象征,是人类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营销中应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应在宣传其古老文明的同时,融进现代文化特征,使之逐步被现代人所接受。
不知道各位读者你们手中拿着的葡萄酒是我们国产的吗?那么你们还知道国产和进口的葡萄酒有哪些不一样吗?上述关于制约中国葡萄酒业发展的六大问题小编我就给大家分析完了,你们是不是都有所了解了呢?都知道问题所在了呢?那么下期你们还想知道中国葡萄酒的哪些问题就来问我吧!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