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555057029

五大名庄背后的故事

2019-04-12 16:17:09 来源: 葡萄酒网
我也有文章要分享 立即发布
摘要

拉菲,备受中国土豪喜欢的葡萄酒。常见媒体报道说,中国人一年喝掉的拉菲比酒庄生产的还要多,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DBR)旗下的产品很多,有正牌酒和副牌酒,还有入门级别的酒,若是带上“拉菲”俩字就算正牌酒的话,这个数字当然很吓人了。

来源

葡萄酒网
郭明浩 Charles

投稿

我要投稿

拉菲与罗斯柴尔德家族

拉菲,备受中国土豪喜欢的葡萄酒。常见媒体报道说,中国人一年喝掉的拉菲比酒庄生产的还要多,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DBR)旗下的产品很多,有正牌酒和副牌酒,还有入门级别的酒,若是带上“拉菲”俩字就算正牌酒的话,这个数字当然很吓人了。

拉菲的典型标志是瓶子和酒标上的五支箭,这个标志来自于赫赫有名的家族——罗斯柴尔德,看过《货币战争》的读者,对这个富可敌国的犹太家族并不陌生。罗氏家族目前主要从事三项产业:第一是金融,罗斯柴尔德银行擅长处理大公司并购,尤其是汽车领域,当年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就是罗斯柴尔德银行负责财务顾问和具体操作;其次,罗斯柴尔德着重于艺术品投资;第三则是葡萄酒,五大名庄中的拉菲和木桐,都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已经进入中国,当时有个外资公司叫作福公司,主要在华开展铁矿、修铁路的生意,背后的股东就是罗斯柴尔德(罗斯柴尔德在当时被称为“洛希尔”)。彼时正值洋务运动,反对派非常多,外资公司的在华业务不好干,福公司也得找关系,他们通过关系找到了李鸿章。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李鸿章支持洋人开矿修路,于是给开了绿灯,不过他也有私心,通过汇丰银行汇了四千多英镑到福公司,后来李鸿章写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密信被曝光,他个人入股的事才被公布于众,如今这封密信就陈列在罗氏家族的博物馆里。李鸿章身为总理,不便经常出面,福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就委托了一位买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刘鹗。刘鹗成天混迹于官员政府商业之中,帮助罗斯柴尔德家族穿针引线,打通政府关系,贿赂官员,到处潜规则,他熟知官商勾结的内幕,所以能写出揭露官场腐败的《老残游记》。刘鹗多才多艺,精通天文、地理、水利,他还会看病,《老残游记》里的主人公老残就是一个医生。刘鹗推进了福公司在华的很多业务,还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高等学府——焦作路矿学堂,经过若干年的反复迁移、合并和拆分,变成了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追根溯源,这两所高校的投资人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

后来,经过一战、二战,中国从一个老牌强国逐渐衰落到任人欺凌,罗斯柴尔德的在华业务随着战乱逐渐淡出。今天,罗氏家族不但在中国开设了罗斯柴尔德银行,还在山东蓬莱建了拉菲酒庄。

木桐与艺术酒标

木桐酒庄有两个话题最令人津津乐道,一是由二级酒庄升为一级酒庄的传奇故事,二是由世界顶尖艺术家设计的精美绝伦的酒标。

1973年,木桐从二级庄升为一级庄,促使其成功升级的是酒庄的主人菲利普男爵。酒庄升级需征得别人同意,菲利普男爵挨家挨户去说服1855年列级酒单排行榜上的所有酒庄,唯一不同意木桐升级的,就是他的亲戚拉菲。虽同属罗斯柴尔德家族,但两个酒庄的家族成员之间有矛盾,不过,拉菲最终还是被男爵不懈的努力打动了。1973年,法国农业部批准木桐升为一级庄,当时的农业部长是后来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他极爱葡萄酒,欣然做了顺水人情,促成了历史性的酒庄升级。为了纪念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木桐邀请大名鼎鼎的毕加索为1973年份的木桐创作了《酒神祭》,这是木桐最广为人知的一幅酒标。

木桐的艺术酒标传统始于1924年,这一年的酒标上写有一句话:酒庄装瓶。酒庄装瓶在今天看来很平常,但在当时却极有开创性。在那个时代,酿酒的不参与销售,卖酒是由酒商来完成的,酒被装在橡木桶里转到酒商手中,谁也看不出来桶里是什么酒,酒商说拉菲就是拉菲,说木桐就是木桐,很多奸商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常说中国人造假,实际上,名酒造假恰恰是法国人自己最先干的。木桐的早期产品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酒标,其实都是酒商贴的,乱七八糟,有的甚至连酒庄的名字都拼写错了。市场不规范对品牌是巨大的伤害,为了规避这种现象,木桐率先决定不卖散酒,而是自己印标,自己在酒庄装瓶,再把瓶装酒卖给中间商。造假成本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假冒伪劣,这与今天的防伪技术理念是一样的。

1

木桐的艺术酒标

在数十位为木桐作画的伟大艺术家当中,有两位是极有声望的华人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堪称经典。1996年份的酒标作者是艺术家古干,2008年的酒标出自艺术家徐累之手,从事绘画艺术的有志青年可以将此作为目标。要说明的是,给木桐作画没钱可拿,但也并不白干,报酬是两箱价值不菲的木桐,当然无形的价值是世人的关注。除了木桐,也有其他一些酒庄经常邀请艺术家设计酒标,比如说庞狄莎(Pont Des Arts)邀请了很有名望的华人艺术家赵无极做了系列酒标,还有岳敏君创作的“笑脸”系列也成了庞狄莎的酒标。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在二战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十分悲惨,二战结束的年份,也就是1945年,木桐需要做点文章,这一年的酒标上有一个大大的字母“V”,寓意着胜利(victory)。

最有意思的是1993年份,这个年份的酒标有两个版本。原版上是用铅笔素描画了一个裸女,这款酒出口美国时遇到了障碍。美国人说:“裸女涉及色情,所以对不起,我们不能进口。”为了进入美国市场,木桐保留了酒标的下半部分,把上半部分的裸女抹掉了,这就有了第二个版本。如果碰到1993年份的木桐,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把两个版本放在一起喝,想来也有点儿意思。老实说,这幅画看起来与色情真没什么关系,那美国人为何保守到对素描画都上纲上线呢?实际上,美国这个国家对酒的监管近乎变态的严格,例如法定饮酒年龄高达21岁,很多地方周日不得卖酒,对酒的购买数量进行严格规定等等。从1919到1933年,美国实行了长达十几年的全民禁酒令,所有酒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全是违法行为,这对美国人民看待酒精饮料的态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后面有专门的章节讲“奇葩的美国禁酒令”,心急的读者可以直接翻到美国部分一睹为快。

拉图与圆明园兔首

拉图,是从“Latour”音译过来的,“Tour”在法语里是“塔”的意思,所以正儿八经的中文翻译应该叫“塔牌葡萄酒”。拉图的酒标上的确有一座塔,是用来军事瞭望的塔楼,原先的塔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塔楼是后建的,虽然不高,但在波亚克村算是高大的建筑了。

跟大家分享一个与拉图相关的有意思的事儿。2012年,拉图突然宣布退出期酒市场,这在波尔多引起了一个小小的震动。期酒类似于期货,意思是产品上市之前就预售出去。期酒的出现伊始是为了解决酒庄的资金问题,酒庄可以通过预售预先拿到一笔钱,用于更新葡萄园、采购新设备等等。但期酒逐渐发展为一种营销行为,如今发售期酒的都是大名鼎鼎的酒庄,他们根本就不缺资金。

拉图宣布退出期酒市场,意味着将不再考虑期酒行情而自行定价,愿意什么时候上市就什么时候上市,爱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其他酒庄很担心这会影响波尔多的价格。举例来说,如果拉图宣布卖200欧元,但是其他酒庄同一年份的期酒若卖300或400欧元,消费者会说拉图才卖200欧元,你凭什么卖那么贵?反过来说,拉图如果把价格定高了,其他酒庄也会有很大压力,假如拉图2002年定价1000欧元,其他一级庄才卖300欧元,这事没面子啊!若涨到1000欧元,消费者肯定也不高兴啊,会说你之前卖300欧元,突然涨价太不厚道。不过,通过这几年的市场情况来看,拉图退出期酒市场并未造成波尔多名庄的价格波动。

站在拉图的角度,他为什么不考虑期酒的游戏规则呢?讲到这里,有必要把拉图的背景讲一下,拉图的老板财大气粗,可谓是富豪中的战斗机,他的名字叫作(Fran?ois-Henri Pinault),是法国富豪排行榜排名前五的人物。弗朗索瓦掌握着一个奢侈品帝国,我们非常熟悉的圣罗兰(YSL)、古驰(Gucci)都是弗朗索瓦的产业,也许他更愿意用奢侈品的方式,而不是按经纪人和期酒的规则来做葡萄酒。弗朗索瓦还有一个产业是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拍卖行之一。2009年,佳士得不顾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在法国巴黎执意拍卖被西方列强抢去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收藏家蔡铭超拍出成交价3149万欧元,但事后他不付钱,其实他就是故意来搅局的。2013年,弗朗索瓦将鼠首和兔首还给中国,就在当年,佳士得拍卖行获得了在中国的经营许可,此前佳士得曾为此努力了很长时间。圆明园的宝贝之所以流落到法国,又得说到拿破仑三世,是他联合英国火烧圆明园,兔首就是那时候到了法国的。枫丹白露王宫里有个中国馆,陈列着中国明清时期的古画、首饰、玉雕、景泰蓝等上千件艺术珍品,这些抢来献给拿破仑三世王后的战利品,大多来自圆明园,一个半世纪之后,鼠首和兔首完璧归赵,还是要感谢一下“塔”牌葡萄酒的这位“土豪”老板。

玛歌与领导人

提到玛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五大名庄中的玛歌酒庄,二是指玛歌酒的产地玛歌村。1855年分级酒单里有61家酒庄,超过三分之一在玛歌村。与波亚克雄壮结实的风格有所不同,玛歌村的酒以细腻优雅见长。

在众多的产酒村里,玛歌村离波尔多最近,由于近水楼台,玛歌酒在法国历史上一直是国宴用酒,受很多领导人的青睐。英国第一任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最爱就是玛歌,她的酒窖里存有1961年的玛歌。我们的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曾访问法国并参观玛歌酒庄,法国人很有诚意,请他喝了1982年的玛歌,这是个难得的世纪好年份。除了这两位之外,还要讲到托马斯·杰斐逊,他对葡萄酒有超常的热情,无论是做驻法大使还是做美国总统,他对波尔多葡萄酒的热情始终不减,他对玛歌酒庄的钟爱详细地记录在了他的日记中。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所有的领导人都爱喝玛歌,不然纳税人可承受不了,自掏腰包则另当别论。

我曾经两次自驾到玛歌酒庄,因为没有预约,只能通过紧锁的铁门远远地往里边看。玛歌酒庄的建筑非常宏伟,能让人联想到白宫。玛歌酒庄不但出品红酒,也有质量相当高的白葡萄酒,玛歌白亭被认为是最好的波尔多白葡萄酒之一,非常抢手。

侯伯王

虽然把侯伯王放到最后,但并不是说它在五大酒庄中地位最低,恰恰相反,从一级酒庄出炉到1855年分级体系出炉,侯伯王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头把交椅。1855年酒单中的红葡萄酒是针对梅多克地区的分级,但侯伯王并非来自于梅多克,是61家酒庄里唯一的例外。虽然侯伯王今天的知名度和价格并非第一,但鉴于侯伯王当时在波尔多的帝王地位,以至于不得不把这家位于格拉夫的酒庄纳入进来。

侯伯王在中国的知名度低于另外四家一级庄,原因与名字有很大关系,其他四个一级庄的发音和翻译都是两个音节,拉菲、拉图、木桐、玛歌,每一个都朗朗上口,简单好记。侯伯王的法文“Haut-Brion”的发音是三个音节,而且在中国用过不同的译名,比如“奥比良”“奥比安”,还有“红颜容”等等,消费者不容易记,也容易混淆。2010年,Chateau Haut-Brion宣布正式启用官方中文名称“侯伯王”,之前“红颜容”“奥比昂”这样的中文称谓将不被承认。“侯伯王”是最新确定的官方译名,这个名字在发音上与法文有一些相似,而且“王”字也体现了侯伯王的历史地位、王者之风。如果还记不住也有简单的办法,有一次我和几个酒友一起喝酒,说到侯伯王,有个朋友反复问这个名字怎么读,“HautBrion”,“噢,不一样!”如果记不住侯伯王,也记不住Haut-Brion的话,就记“噢,不一样”吧。

侯伯王始自16世纪,比其他四家历史要长得多,1855年分级体系出现之前的200年里,侯伯王一直是波尔多地区的王者,声望最盛,价格最高,理所应当列入一级酒庄。在历史上,波尔多葡萄酒都是装在木桶里卖,用着统一的产区名“波尔多”。随着时间往前推进,波尔多人开始把产区名字,比如梅多克(Medoc)、格拉夫(Graves)放在酒标上。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对酒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信息要求越来越高,更小的产地标识比如波亚克(Pauillac)、玛歌村(Margaux)的地理标志逐渐出现在了酒标上。侯伯王更进了一步,在酒标上使用了葡萄园的名字“Haut-Brion”,这相当于侯伯王开创了品牌的先河,波尔多的葡萄酒自此开始有了品牌意识,改变了以往以产区作为卖点的老思路。

侯伯王之所以这么牛,要追溯到品牌的拥有者——庞泰克(Pontac)家族,这是当时整个波尔多地区最显赫、最有声望的家族,对波尔多葡萄酒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6世纪,波尔多议会主席Jean de Pontac买了Haut-Brion城堡并发展为酒庄,就是在这里诞生了grand cru这个沿用至今的概念。1660年,庞泰克家族的阿诺德成为了波尔多的市长,自执掌波尔多政权以后,他开始以品牌营销的思路推广波尔多的葡萄酒。

17世纪,庞泰克家族在英国伦敦开高档餐厅,经营“侯伯王”和“庞泰克”品牌,酒一上市立刻风靡市场,当时的贵族、文学作家、名人政要趋之若鹜,其中最有名的顾客当属约翰·洛克。他著的《政府论》在今天仍有深远影响,也是他提出了两权分立,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三权分立学说。洛克在伦敦喝到侯伯王后,便深深地迷上了这款酒,他决定亲赴产地,1677年,他实地走访了波尔多,也去探访了侯伯王,从他的旅行记述中可以看出,让洛克印象深刻的酒庄很多都入围了后来的1855年列级酒庄榜单。当年的梅多克还是一片沼泽地,也是庞泰克家族决定让荷兰人在这里排水种葡萄,才有了后来的四大名庄。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庞泰克家族不断完善葡萄酒酿造标准,整个波尔多地区都因此受益。

波尔多葡萄酒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可以用五个数字串联起来,分别是“5,1855,1973,57,61,”:“5”是指五个级别以及五大酒庄;“1855”是这份美酒排行榜出炉的世博会背景;“1973”则是木桐升级为一级庄的故事;而今天,酒单已由当初的57家酒庄演变成了61家。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点击快速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