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1556269647

跨越一个世纪的禁酒令

2019-04-26 17:07:27 来源: 葡萄酒网
我也有文章要分享 立即发布
摘要

禁酒是新西兰建国前就开始争议的话题,它贯穿了新西兰两个世纪的发展史,历程漫长而复杂,禁酒团体的招数离奇多变,虽然有几次相当悬,但新西兰从未能出台全民禁酒的法令。

来源

葡萄酒网
郭明浩 Charles

投稿

我要投稿

禁酒是新西兰建国前就开始争议的话题,它贯穿了新西兰两个世纪的发展史,历程漫长而复杂,禁酒团体的招数离奇多变,虽然有几次相当悬,但新西兰从未能出台全民禁酒的法令。

禁酒运动的兴起(1881-1893年)

1820年代,新西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移民,英国新教徒的理念和习俗也不可避免地被带到了这个海岛,从他们到达的第一天起,禁酒的思潮就在这里萌生了。早期的新西兰人基本都是体力劳动者,农夫和渔民喝点酒再正常不过,但一堆土豆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坏的,酒鬼的数量随着移民数量的增长也在增加,禁酒主义者把贫穷、疾病、家庭暴力这些社会问题都归咎于酗酒,开始劝诫人们远离酒精。

最早的禁酒会议在1836年就召开了,当时正值巴斯比执政期间,焦头烂额的他不得不分出精力回应禁酒的呼声。会议在北岛的岛湾(Bay of Islands)召开,这里海岛密集,气候多变,如果渔民喝醉了酒出海,基本是有去无回。酗酒问题越来越严重,酒鬼对老婆孩子不闻不问,社会风气越来越差,新教徒们认为酒是社会问题的根源,不但要求教派的兄弟发誓不饮酒,还给殖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出台全民禁酒令。

禁酒团体的第一次阶段性胜利是1881年出台的《酒类许可证法案》,各地区可以自行组建本地的经营许可委员会,委员会有权力决定是否给经营场所派发许可证。禁酒主义者认为有了委员会就可以断绝酒的流通,社会就会一片宁净。可想而知,禁酒派掌权的委员会一成立就痛下杀手,禁止所有场所卖酒,从业者被断了财路,他们愤怒地将委员会告上了法庭,法院则支持了从业者的上诉,认为委员会的偏颇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因此这个许可证制度没能让禁酒令出台。

早期的移民年代主要靠男人养家,一旦男人酗酒出事,女人很难维持家庭,因此妇女们冲在了禁酒运动的第一线。1885年,基督教妇女禁酒联盟WCTU(Wome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成立,这个名字也许读者朋友们还记得,它在美国禁酒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886年,禁酒团体成立了新西兰联盟(New Zealand Alliance),联盟派发宣传资料抨击卖酒,并要求议会出台全民禁酒令。19世纪末期,酗酒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仅清教徒主张禁酒,普通大众也开始提倡禁酒,禁酒话题逐渐渗透到新西兰经济、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之中,成为最大的社会争议之一。由于立场不同,议会里出现政见分歧,社会效率降低,这让政府非常头疼。禁酒团体一直给政府施加压力,新西兰总理理查德·色当(Richard Seddon)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于1893年颁布《酒类销售控制法案》,规定选民可以自行决定各地区是否可以销售酒,每三年进行一次公投,禁酒的前提是要有超过50%的选民投票,且禁酒支持率必须达到60%。要获得六成支持率并非易事,然而,恰好就在这一年,新西兰的妇女们获得了投票权,这无疑会提升禁酒的支持率,妇女们被寄予厚望,禁酒运动的新局面开始了。

11

新西兰20世纪20年代的禁酒海报

地区公投时代(1893-1911年)

为了达到支持率,新西兰联盟牵头在公投前的半年就开始造势,投入大量的宣传册和报纸广告,各地的禁酒团体四处宣传游说。可是,从业者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不会坐等别人砸自己饭碗,酒馆老板、酒商、酿酒厂迅速反击,他们成立了反禁酒组织“新西兰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f New Zealand),做广告、画漫画,讽刺禁酒主义者肆意践踏别人的自由。作为一个民主社会,喝酒是个人的选择,禁酒无疑侵犯了公民的自由权利。酒贯穿社会各个阶层和行业,反对禁酒的大有人在,这些金主们有更强的背景和更多的财富,比新西兰联盟的资源要充裕得多,他们还请了律师监控各个选区,一旦出现投票违规,律师们马上提起诉讼,阻挠禁酒令的出炉。

1894年新西兰举办了史上第一次地区公投,很多地区的选民不到半数,只有科鲁萨(Clutha)成功禁酒。1908年,新西兰的76个地区中有12个实行禁酒,如马陶拉(Mataura)、阿什伯顿(Ashburton)、因弗卡吉尔(Invercargill)、威灵顿南部、马斯特顿(Masterton)等地。新西兰人烟稀少,生活本就无聊,酒馆不开就无处消遣,有些禁酒者开始后悔,但禁酒还是卖酒不能说改就改,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对手们“帮忙”,禁酒得票率被拉到及格线以下才能回到过去,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滑稽,但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马斯特顿(Masterton)禁酒组织成立于1892年,隶属于“新西兰联盟”,20世纪初,为了每三年一次的公投造势,双方用豪华摩托车送选民去大选现场,很讲排场,以至于哪一派的车派头大,说不定胜出的概率就会高些。1908年,禁酒团体在大选中胜出,马斯特顿所有的酒类经营场所关闭。很多人不堪忍受没有酒的日子,都已迁往别处。实际上,想喝酒的人还是一直在喝,想弄到酒轻而易举,因为各地公投的焦点关于商家的酒类经营许可,而不是个人消费,在非禁酒区买酒和饮酒,是完全合法的。最终,1946年的公投,禁酒派以4019:6777票败北,年轻的一代用自己的选票捍卫了喝酒的权利,马斯特顿的酒吧重新开张了。

22

Election day in Masterton,1887马斯特顿的公投日

全民公投时代(1911-1989年)

1911年是新西兰禁酒史上划时代的一年。禁酒团体坚持不懈的游说终于说服了议会,即不再采用地区公投,而改为全民公投,如果禁酒支持率达到60%,全国都将禁酒。1911年的公投,禁酒支持率为55.8%,功亏一篑。

1914年,一战爆发,人们对于禁酒的关注度下降,当年禁酒支持率下降到49%。一战期间,禁酒团体依然活跃,大肆宣传喝酒的危害,并抵制向军队供应酒,他们倡导非常时期应该提升全国的工作效率,而不是下班后去酒吧买醉。当禁酒与爱国画上等号时,又一个划时代的决定于1917年出炉了,即“6点钟禁令”(Six o'clock swill),所有经营场所必须在下午六点钟关门,想喝酒就只能在六点钟之前痛饮。初衷很美好,效果却适得其反,人们下班后不顾一切地冲向酒吧,常常在六点钟前喝得酩酊大醉,暴力事件和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禁酒团体继续给政府施压,政府最终同意禁酒支持率只要达到50%就全民禁酒,可是1919年的支持率偏偏就只有49%,当年的新西兰大选,禁酒团体再次组织公投,造化弄人,这一次得票率为49.7%,距全民禁酒差之毫厘。

禁酒运动的衰落

一战后,禁酒斗争更加激烈,两派互相丑化,无所不用其极。反对者认为禁酒会导致税收下滑,失业率升高,还诟病禁酒执法的高成本,禁酒者认为不饮酒的和谐社会可以弥补税收损失……1922年的全国公投,禁酒支持率为48.6%,1925年为47.3%,每次都差那么一点点。

美国颁布禁酒令后,非法贩私酒猖獗,黑帮火并,政治腐败、社会问题有增无减,这与禁酒令的初衷背道而驰。1929年经济大萧条,更是让禁酒令饱受诟病,到了1933年,禁酒令不得不废止。新西兰一直视美国为标杆,美国禁酒令的废止让新西兰人备受打击,人们开始对禁酒持怀疑态度,选票证实了民众态度的转变,1928年禁酒支持率为40.1%,1935年则只有29.6%,从那以后再没达到过三成。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每次禁酒公投都成了过场,人们已经感到疲倦,终于在1989年,新西兰的酒类许可证公投制度寿终正寝,新西兰禁酒派为全民禁酒努力了一个多世纪,却从来没有成功过。

33

New Zealand Alliance poster新西兰联盟的禁酒海报

猕猴桃因何变成了“奇异果”?

新西兰的海洋性气候虽然温和,但阴沉多雨,对农牧业发展是很大的挑战。新西兰人并没被这些不利因素难住,他们的成功不仅有葡萄酒,猕猴桃在新西兰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的一些葡萄酒上的启示。

当我们提及某国人时,国家名字后面加个“n”或者“er”“nese”来代表这个地方的人,比如美国人叫“American”,澳洲人叫“Australian”,纽约人叫作“New Yorker”,上海人、广东人叫作“Shanghainese”“Cantonese”。新西兰人不是这样,书面上虽然常写“New Zealander”,但新西兰人更喜欢自称为“Kiwi”。Kiwi,是新西兰独有的奇异鸟(Kiwi),这种鸟是新西兰的国鸟,只在新西兰僻静的丛林里才能见到,非常稀罕。

新西兰猕猴桃的祖先来自中国,1904年由湖北宜昌传入新西兰北岛,这里有适宜的气候和光照,土壤中的火山灰提供了肥料,猕猴桃在此不断被驯化和改良,获得了新生。猕猴桃到了新西兰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一直被称为“中国醋栗”(Chinese Gooseberry),新西兰人觉得自己的出口产品叫中国名字,似乎有点不合逻辑,应该取一个更本土的名字。因为Kiwi鸟也有猕猴桃那样毛茸茸的外表,身体也是圆圆的,颜色也接近,于是就把猕猴桃命名为“Kiwifruit”,奇异果(kiwifruit)的名字从此传开。蒂普基(Te Puke)是新西兰的“奇异果之都”,出产全国70%的猕猴桃,也是新西兰最富裕的小镇。每年9月,这里都会举办隆重的猕猴桃节庆活动,除了猕猴桃鲜果之外,这里还经营猕猴桃汁、果酒、护肤品等延伸产品。Kiwi360是蒂普基最具盛名的旅游休闲去处,那次我从瓦卡塔尼自驾回奥克兰的路上,中间特意取道蒂普基去Kiwi360。那里的大门口有个巨大的猕猴桃招牌,进去后坐电瓶车兜一圈,大约半个小时,不仅有满园的猕猴桃,还有各色果树,导游带着水果刀,时不时切开现采的新鲜水果给大家品尝。猕猴桃的介绍牌上,毫不避讳地提及奇异果的祖先来自中国,一颗种子成就了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这仿佛是一个传奇故事,但故事的背后是新西兰人的勤勉和创新。

如今,中国乃至全球的猕猴桃市场,都会看到ZESPRI(佳沛)的LOGO,这个品牌担负着新西兰猕猴桃在全球的行销,占据了国际市场90%以上的份额。中国虽是猕猴桃的故乡,但中国猕猴桃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几乎是零。我是在陕西上的农业大学,学校附近就有猕猴桃园,2000年前后,产量严重过剩,花一块钱能买四五斤。我也曾亲眼看见过果农给猕猴桃刷膨大剂的场景,那种树结出的果实个头很大,但平淡无味,果农一味追求产量,不注重品质,更没有品牌意识。新西兰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出产好酒并不在于昨天的历史有多长,而在于今天干的活有多细。新西兰的猕猴桃和葡萄酒都能在短期内成功,我们咋就不能呢?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点击快速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