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壁是指酒分布在酒杯壁周边的酒液会产生一种张力,酒液沿着杯壁呈弧形回流到杯中,使酒液不会很快地落下,这种现象就是“挂杯”,也称为“情人眼泪”。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许多人喜欢通过观察“酒泪”去判断葡萄酒的品质,认为挂杯的密度越高,流动速度越慢,持续时间越长,葡萄酒的品质就会越好。但是以挂杯作为标准衡量葡萄酒品质的好与坏是否正确?葡萄酒“挂杯”是好酒吗?接着往下看!

诱人的色彩、清醇的酒香;绵长的回味、婉转的情思;还有那线条优美的酒杯、以及优雅晃动的液体……这样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大部分女性,浪漫情怀油然而生,品尝红酒总是能营造出这种浪漫的气氛。轻摇酒杯,酒液会沿着杯壁以弧形沿着杯壁,流回到杯中,形成“酒泪”,如情人的眼泪。
事实上,酒泪形成的原理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在摇杯后,酒液在酒杯内壁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膜。而由于液体薄膜中的酒精因为极易挥发,因此当液体薄膜中的酒精挥发后,这一液体表面的张力就会失衡,而为了重新达到平衡,液体分子间牵引力就会致使液面出现股状的液体往下流,好似眼泪。简而言之,这是酒精的挥发造成了酒泪的出现。
那么,酒泪是否能作为葡萄酒好坏的判断标准呢?总体而言,好酒的挂杯度一定高——好酒是会哭;但是挂杯度高的酒,不一定都是好酒。对于酒泪流得快与慢是否能反映葡萄酒品质的劣或优?我们并不能一概而论之,因为酒泪的流速主要反映的是葡萄酒粘性的高低,酒泪流得越慢说明葡萄酒的粘性越高,酒精、糖分等含量也会相对高而已。因此,酒泪不是用来判断的葡萄酒优劣的唯一标准,还应该结合多个方面进而判断。
事实上酒的好坏并不能通过挂杯来判断,准确的说,看挂杯只能大致判断酒精度的高低。当然在民国以前,民间的烧酒作坊都还没有一个对酒精度的概念,看挂杯就完全成了那时候决定酒价的一个客观标准。但不可否认,挂杯运用了一个原理——张力,因而愈是历经岁月锤炼,醇厚幽醴的酒,它的张力好,酒花就细而高,挂杯是多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