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其是美食天堂,是很多美食爱好者的好地方,有“美食之都”的称号。下面要介绍的事一位旅客的成都美食之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不知怎么回事,想去成都一直是我内心的涌动,去年夏天,因为兼职,我有了一些额外的钱,因为辞职,有了一些额外的时间。于是,成都之行慢慢提上日程。
在某天的日记里,我这样写到:同样的子夜 / 我的灵魂爬上屋顶 / 看着我的躯壳 / 躺在床上 / 我要 / 离开离开离开离开离开离开...
记不得那些毫无逻辑的文字是不是酒后失言,但是第二天,我真的提起了行囊。
我是如此地迫不及待,以至于还没有数清楚钱包里的钱,就已经坐上了去机场的车。
翻开烂烂的地图册,左手拇指啪地按住两个字:成都。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群悠闲的人们在路边的茶馆里喝茶摆龙门阵的情景,悠闲,在我浮躁的心里变成了向往已久的奢侈。
虽然有点穷,可我愿意用不多的钱换回一个好的心态,这对在城市里打拼的人非常重要,尤其是我。
三小时后,那只波音大鸟飞越蜀道(谁说它难于登天的?)把我轻而易举地丢在成都双流机场。
午后的成都,街上异常嘈杂。
我的行程没有主题,所以站在市中心那片广场的毛主席像下,我感到自己几乎被嘈杂淹没,象一个走失的孩子,千里之外,举目无亲。
有点饿了,环顾四周,在离广场最近的地方找到一家小饭店。已经过了午饭时间,店里有些冷清。老板是个中年女人,丰韵犹在。她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刚落坐,旁桌就有几双诧异的眼睛看过来,大概因为我是孤身一人的缘故吧,况且一看就是个异乡人。
点了不多的几个小菜,全部辣得惊人。吃第三口的时候,我已经找不到自己的舌头了,一边打颤,一边用左手不停地擦着眼泪,鼻涕和额头上的汗,还是不行,只好向老板要了一大碗白开水,把菜一一洗过再吃,总算填饱了肚子。
付帐的时候,猛然发现钱包如缩过水一般,这才想起,早上一张机票吃掉了大半的旅费,得省着点花了。
回到大街上,时间还早,依然没有方向。
城市,什么时候变得大同小异,一样的百货商场 – “太平洋”,“百盛”,一样的酒店 – “Holiday Inn”, “银河王朝”,街上匆匆的行人偶尔看我一眼,也是相视默然。
我在蜀都饭店附近的小旅馆里安顿下来, 放下行李,洗洗干净,重又漫无目的地回到街上。
愣了一会儿,决定去杜甫草堂。那个草堂应该已经在城市的边缘了,虽是名胜,那天却冷清得出人意料。
园子里三三两两的老人在下棋。一个黑衣男人提着根细长杆子和一副小铃,叮叮当当地由远而近。正纳闷他是干什么的,却听见有个老人招呼他,原来是掏耳朵的。男人用的工具,竟然就是那根一米多长的杆子,还时不时地在杆子另一头用小铃“铛”地敲一下,难不成试试老人给掏聋了没有?聋了哪里还来得及补救的?不敢上前求证,只好忍着一肚子问号,在一边满头雾水地替老人担惊受怕。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
离开草堂,在街上慢慢地走着,斜阳夕照,我独自沉醉。想起早晨还在家里抓耳挠腮地打转,傍晚已身在千里之外,要是人生每天都这样岂不是快乐死掉?不对,在快乐死掉之前可能先累死掉了。心里冒着泡泡,忘乎所以地胡思乱想着,我觉得自己很聪明,逃开了要逃的,可以在笼子外面自由地散步。
没有人在乎我是谁,连我自己都有些满不在乎了。
糊里糊涂地拐进一间茶馆,那里正在上演川剧“变脸”。要一瓶啤酒,靠门边坐下。台上的人在强烈的锣鼓节奏中双手上下翻飞,每飞一次就变一下脸,台下,叫好声随之此起彼伏。
我的情绪在酒精和环境的刺激下有些无端地高涨,放下酒瓶跟着高声叫好,可惜四周太嘈杂了,我根本听不见自己的声音。隐隐地,却发现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没有和他对视,女性的直觉告诉我,他在看。
不敢想象接下去的故事,我的手心开始出汗。
摇摇晃晃地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又回头看看,还是那双眼睛,仍然跟着我的脚步,他,居然在笑。我分不清那笑容的含义,脑子里涌出一千个不祥的念头,听见自己“突突”狂跳的心。我猛地加快脚步,赶快离开吧,不可以回头……
成都,是那次旅行的起点。
第二天,我站在街头,为选择九寨沟还是峨嵋山而犹豫,摸摸瘪瘪的钱包,终于决定去峨嵋。
时隔一年,许多细节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沉淀下来的只有辣死人的食物,草堂,变脸,那双眼睛和我惴惴地逃离时的脚步。

每一次旅行,无名都想以一个真正的当地人自居,但最终皆会成为过客罢了。很多人出游就会显得漫不经心,那就干脆走走停停,吃吃喝喝,倒也来的潇洒!其实旅行只要自己开心、内心得到满足,那么这次旅行的意义就已经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