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葡萄酒知识 > 正文

洋酒是如何布局中国的呢?

2019-01-18 17:41:18 来源: 葡萄酒网
摘要

在我国的酒类市场里面,有很多的酒类款式都是属于洋酒系列的,因此,可以说国外酒类企业已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河山,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去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来源

葡萄酒网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我国的类市场里面,有很多的酒类款式都是属于洋酒系列的,因此,可以说国外酒类企业已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河山,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去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洋酒是如何布局中国的呢?

  营销专家谈洋酒市场中国营销学会执行会长丁一先生告诉记者,我国各类饮料每年的消费量约在4000万吨左右,其中啤酒的消耗量就占去了一半。全国大小啤酒企业每年产量有2400多万吨,目前世界排名第二,而且每年保持着5%的递增速度,很快就会超过产量第一的美国。然而,就人均消费量而言,分摊到13亿人口头上,这个数字立刻被无情地弱化为人均每年消耗20升,与啤酒消耗大国德国(人均年消耗的数量达到140升)相比差距很大。巨大的人口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专业出身的洋酒生产商岂会放弃这块蛋糕?早在几年前,洋酒商们便纷纷开始试探性地涉足中国市场,并且做了大量的调研准备工作。

  在糖酒会现场,丁一先生的一位学生正在为某洋酒品牌做现场营销,在糖酒会期间,这家洋酒品牌的产品签下了8000万元的人民币订单,取得较好的销售成绩。据丁一介绍,中国市场洋酒品牌从90年代到今天,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消费,“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句话广告语,大家都耳熟能详,这说明洋酒进军中国市场十分重视营销工作,营销工作上去了,就能够迅速打开市场。据介绍,拥有英国棕色啤酒第一品牌——纽卡索棕啤酒的英国苏格兰纽卡索啤酒集团,90年代末初涉中国市场时,曾经聘请了一家名为ChinaContact的英国咨询公司做了一份几百页厚的酒类市场调查报告,历时一年多,于2000年完成。报告对中国位列前20-40名的各种酒类产量和市场份额,各主要品牌每年人均消耗量和年增长率等重要数据作了详尽罗列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市场潜力深不可测。作为世界十大酿酒商之一,苏格兰纽卡索啤酒集团的年产量超过33100万公升,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面对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集团的态度相当明朗。纽卡索上海办事处负责人管玲说:“这么大的酿酒集团,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展业务,是理所当然的事。”

  据丁一先生提供的资料数据显示,1992年,中国的洋酒进口量曾超过100万箱,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萎缩为65万箱左右,就在中国入世的前夜,洋酒尚未占到中国1%的市场份额。这其中,酒价昂贵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WTO大门打开之后,对酒类行业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关税降低。根据中国与欧盟谈判中关于酒类进口关税达成的最后协议,在5年时间内,白酒关税将从入世前的65%降为10%,葡萄酒关税由65%降为14%。入世前,除65%关税外,再加上25%消费税,和17%增值税,综合税率约为150%。业内人士估计,5年之后,综合税率将会在45%左右。这意味着,洋酒将完全卸下高价的盔甲与国产酒展开贴身肉搏。对于众多已经在国内开展业务和等在大门口的洋酒商而言,就等着一声令下拔腿冲刺了。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专营进口葡萄酒有限公司(ASCFinewines)经营着来自11个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42家酒厂生产的420种进口葡萄酒,公司总裁沈品同先生对关税下调的感觉好得像是迎来了春天,他介绍,圣皮尔酒价今年全线下调10%-20%,10年前与父亲一起将这个家族企业业务带入中国的沈品同,虽然没有具体透露降价给公司带来的好处,但他信心十足地表示:“今年公司将实现1000万美元的销售额”,而且“公司未来5年的年销售额将保持平均30%-50%的增长速度”。

  与进口葡萄酒相比,进口烈性酒价格并未随着关税降低而有明显下降。百加得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卢骏介绍,尽管入世后进口关税下调了,但其他相关税率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如烈性酒的消费税今年就上扬了10%-25%。两相抵消,售价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他仍旧十分看好国内市场。在中国市场做了8年的百加得公司,目前在中国销售的25个自有品牌中,有不少是威士忌、伏特加等烈性酒。国内的洋酒消费市场还远未成熟,进口烈性酒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

  丁一先生介绍,在啤酒市场上,洋啤酒商的脚步迈得更快一些,许多国际知名啤酒商采取在国内办合资企业来取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年产5万吨以上的啤酒企业中,80%都与国外知名啤酒企业合资,合资企业的啤酒产量占国内啤酒总量的30%左右。还有很多洋啤酒商采用自己设立经销公司直接销售,或通过代理商间接销售。与此相比,洋酒的传统消费大国——欧美国家的市场日趋饱和,这使得国外企业把眼光投向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亚洲市场,目前国际市场上每年有大量的葡萄酒过剩,生产商们纷纷寻找海外市场释放过剩产量。而中国自然成为这个市场上的一颗明珠。

  怎样,其实主要我国的葡萄酒发展起来的时间太晚了,基础底子没有西方世界的那么好,品牌知名度 也没有西方世界的葡萄酒品牌那么高,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是不奇怪的。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 热门
  • 红葡萄酒
  • 白葡萄酒
  • 起泡酒
  • 法国
  • 意大利
  • 澳大利亚
  • 西班牙
  • 智利
  • 罗马尼亚
  • 热门
  • 新闻
  • 商情
  • 产业
  • 营销
  • 知识

排行榜

  • 关注度
  • 咨询量

新品上架

葡萄酒商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