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京人来说延庆县不陌生,虽然它不是北京的政治、行政中心,但依托北京也有了好的发展。比如现在延庆县的葡萄酒产业就慢慢发展,形成了当地的特色或是特产,但是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或是麻烦。

1、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约束性强。延庆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北京经济圈内,是北京的西北生态屏障。在北京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因此土地资源有限,环保要求高。随着规模开发与产业发展,企业将面临土地资源和环境越来越强的约束。这就要求企业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从过去老产区的投资拉动型、管理粗放型、资源浪费型、环保污染型向循环经济型、节约能源型、清洁生产型、精细管理效益型发展,以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生态资源要求,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
2、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与怀来等国内著名产区相比,目前延庆葡萄种植规模小,缺乏专业人才,缺少龙头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相配套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与市场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全县至今仍无一规模化的葡萄加工企业,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欠缺,短期内带动农民发展规模化生产能力不强,这个问题较长时期内仍是制约葡萄酒产业发展速度的瓶颈。
3、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意识淡弱,缺乏葡萄酒文化底蕴。葡萄酒是文化产品。法国葡萄酒之所以世界闻名,除法国葡萄酒质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世界灿烂的葡萄酒文化。法国人坚信葡萄酒是有生命力的,喝葡萄酒不仅令人感受到优雅、别致、浪漫和偷悦,还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在法国每餐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葡萄酒。在中国,虽然葡萄和葡萄酒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步成长的,但由于中国葡萄酒的工业化生产起步较晚,发展时期短,中国的普通消费者没有成熟的葡萄酒消费习惯和社会风尚,良好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饮用氛围还没有形成。在延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意识淡弱,县域缺乏葡萄酒产业基础,缺乏葡萄酒历史文化底蕴。
4、进口酒市场份额显著增加,对延庆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威胁。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数据,2005年全球葡萄酒的产量近2900万吨,消费量仅为2300万吨,产量过剩估计在500-600万吨左右,过剩约20%。由于我国葡萄酒市场前景广阔且国内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国际葡萄酒生产过剩国家重要出口地之一。根据海关数据,2006年我国原装酒、散装酒的进口量都以惊人的速度大幅增长,进口原装葡萄酒20442吨,同比增长97.7%;进口散装葡萄酒89313吨,同比增长108.7%;价格呈下降趋势。进口酒数量显著增加、价格大幅下降,且已与国内原酒价格基本持平,尤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由于葡萄酒原料滞后性及葡萄酒陈酿时间延迟了葡萄酒的生产量和高档酒供给,而国外葡萄酒商会利用其葡萄酒质量、文化、资金优势进入我国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这与延庆定位高端葡萄酒产业会形成竞争,这就要求延庆必须酿出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端葡萄酒,立足国内市场,有效规避与国外葡萄酒商进行的竞争,提高产品竞争力。
延庆县葡萄酒发展中的四大困难如上,未来延庆县葡萄酒要更上一层楼的话,只有突破这些困难,接受更多的建议,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或是教训等等,它才能够有更加美好而深入的发展的,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