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葡萄酒是属于一种健康饮品,有许多的功效在里面,就比如养容美颜、抗衰老、助消化等。但是人们也有一个疑问:葡萄酒里面有添加剂吗?对这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当然我们当从酒标中是不能看到这些信息的。事实上,自从葡萄酒酿造早期时,葡萄酒生产商就经常在酿造过程中加入糖分以增加葡萄酒的酒精度和酒体的饱满感,使用亚硫酸盐作为防腐剂,利用鱼胶过滤葡萄酒中的沉淀。现代葡萄酒添加剂可大致分为4类:抗氧化剂、单宁、酸度调节剂(包括酸化剂和脱酸化剂)、澄清剂和稳定剂。
1.抗氧化剂:二氧化硫
葡萄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饮品,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氧气便是它最大的敌人之一。若处理不当,葡萄酒酿造过程或是装瓶后的葡萄酒都可能被氧化,甚至变成葡萄醋。幸而二氧化硫是一种非常好的抗氧化剂,很多酿酒师会依据葡萄酒的状态向其中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此外,二氧化硫还具有杀菌的作用,可以帮助葡萄酒的发酵顺利进行。
2.单宁:橡木
葡萄酒中的单宁主要来自葡萄皮、葡萄籽和葡萄梗,单宁是红葡萄酒口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同风格的葡萄酒对单宁的需求量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必要向葡萄酒中添加单宁。向葡萄酒中添加单宁的常用方法是将葡萄酒置于橡木桶中陈年,更为经济实惠的办法则是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向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橡木制品,如橡木片等。
3.酸度调节剂:酒石酸、碱性化合物
酸度调节剂顾名思义是调节葡萄酒酸度的化合物。葡萄的酸度主要受气候的影响,通常热量丰富的葡萄酒产区会出现葡萄酸度较低的问题;而处于凉爽气候的葡萄酒产区则可能会遇到葡萄酸度过高的问题。所以,酿酒师经常会根据葡萄的酸度和葡萄酒的风格,在酿造过程采用酸化或脱酸的方法。常用的酸化剂是酒石酸,这种酸也存在于葡萄中,因此一些酿酒师认为它不算化学添加剂,但许多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已经禁止这种做法。常用的脱酸化剂则是一些碱性化合物如小苏打等。
4.澄清剂/稳定剂:蛋清、鱼胶、膨润土
因为葡萄酒在发酵和陈年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复杂的反应,生成沉淀等大分子化合物,使葡萄酒变得浑浊。商店货架上澄澈透明的葡萄酒,大都经历过复杂的澄清和过滤过程,而关于澄清剂和稳定剂的使用,以及这些化合物对葡萄酒的影响却始终存在争议。
为保证葡萄酒的稳定性,大多数酿酒师会选择在葡萄酒装瓶前进行一些下胶和过滤处理。传统的优质葡萄酒是通过蛋清下胶,如今可供选择的下胶剂还有膨润土(bentonite)、乳制品和鱼胶等。无菌过滤通常是装瓶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它使用的滤膜孔径极小,可以滤去葡萄酒中的最细微的杂质,甚至可以抹掉酿酒过程中所有化学添加剂的痕迹。

这些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葡萄酒
然而,葡萄酒添加剂的规定颇为严苛,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不允许添加的类别,即便是食品添加剂,添加后也算违规。违规添加被相关部门查获的葡萄酒案例在我国屡见不鲜。
2016年11月23日,有媒体报道天津检验检疫局新港办事处工作人员在对一批进口起泡酒进行现场查验时,发现其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硅铝酸钾、氧化铁、二氧化钛,检验检疫人员遂依法判定该批货物为不合格,并监督实施了销毁处理。
同年6月,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一批进口的西班牙红葡萄酒中检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即俗称的甜蜜素,因我国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甜蜜素的使用范围不包括葡萄酒。据了解,这批红葡萄酒共439箱,已作退运处理。
同样,《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硅铝酸钾、氧化铁、二氧化钛的使用范围同样不包括起泡和半起泡葡萄酒。
如果你购买的葡萄酒有以上的添加剂,那就不要继续饮用了。提出人们谈虎色变,现在是谈“添加剂”色变,近年来“添加剂事件”时有发生,对这些跟我们身体息息相关的食物,我们还是小心谨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