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葡萄酒人们都会先想到法国,其实在欧洲,奥地利生产的葡萄酒同样相遇国际。不过奥地利葡萄酒高质低产,一直内销为主,所以海外人们就没有那么熟悉。那么现在就来了解奥地利葡萄酒的等级和历史。
奥地利葡萄酒芳香馥郁,果味诱人,有时带有适中的酸性。奥地利人还赋予了葡萄酒很多人文情调。每年奥地利都要选出一名葡萄酒女皇,全奥地利16个葡萄酒产区各送选一名候选公主,候选人必须来自葡萄酒生产世家或受过完整的葡萄种植学、酿造学等专业教育;必须年满18岁,未婚,并在当选女皇的一年内不得缔结婚约。

历史
奥地利的葡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曾经在奥地利东部布尔根兰州的一座坟穴中发现了公元前 700年遗留下来的葡萄子。考古学家考察证明:这些葡萄子是人工种植的产物。到了罗马人的时代,葡萄种植在奥地利已经广泛流传开来,仅从现在留存下来的酒瓶和酒杯来看就知道罗马人和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尽管葡萄种植随着罗马帝国的解体曾经一度受到冷落,但是在公元十世纪再一次走向鼎盛。巴伐利亚修道院的僧侣们把葡萄酒的种植作为一种文化来推广,葡萄种植面积达数十万公顷。残酷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
再一次使葡萄酒业濒临灭亡。战后,酒农们必须缴纳数额惊人的葡萄酒税。十八世纪,开明的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当政时期,农民的课税得到了减免。
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在1784年颁布了一道豁免令,允许酒农们在家里销售当年酿成的新酒,于是“新酒酒店”如雨后春笋遍布奥地利。这项法令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新酒酒店”不仅是奥地利人饮酒取乐的场所,而且已经成了每个游客必须光顾的场所了。
分级
奥地利在品质上把葡萄酒分为三级佐餐酒、优质酒和极品酒。在区分不同等级的分类标准中,葡萄汁的含糖量(因为含糖量与各种矿物质含量彼此成正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无论是佐餐酒,优质酒还是极品酒,在奥地利每公顷的葡萄产量不得超过9000公斤,生产的葡萄酒不得超过6750公斤,为了达到法律要求,酒农必须通过剪枝技术来控制每棵葡萄藤上所生长的葡萄串数,从而改善每串葡萄的成熟度和葡萄的糖分含量,使得葡萄果中的矿物质元素更加丰富,从而保证所生产的葡萄酒的质量不受盲目增产的因素影响。
高质低产奥地利葡萄酒实在是一瓶难求,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想试一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