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葡萄酒知识 > 正文

历史上文人骚客喝葡萄酒的故事

2019-04-29 14:33:47 来源: 葡萄酒网
摘要

许多人觉得葡萄酒是近百年才流行起来,古时候人们喝酒多是白酒、米酒,并没有葡萄酒。其实葡萄酒存在的时间远比人们想的长久,在古代也有很多文人骚客就已经喝过葡萄酒,甚至与葡萄酒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来源

葡萄酒网

投稿

我要投稿

  许多人觉得葡萄酒是近百年才流行起来,古时候人们喝多是白酒、米酒,并没有葡萄酒。其实葡萄酒存在的时间远比人们想的长久,在古代也有很多文人骚客就已经喝过葡萄酒,甚至与葡萄酒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历史上文人骚客喝葡萄酒的故事

  在对距今9000年——70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考古挖掘和研究中,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中美两国的科学家用现代分析方法研究证明:该遗址中发掘的陶器中装的是葡萄酒。也就是说,当时的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酒的酿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这不仅说明人类至少在9000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了,而且也说明可能是中国人酿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

  一桶葡萄酒能买个刺史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

  《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诗·王风·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诗中提到的葛藟和蘡薁就是野生葡萄。据考证,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约有42种(包括变种),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部及中部的山葡萄,产于中部和南部的葛藟,产于中部至西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广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从以上三首诗可以得知,在《诗经》所反映的殷商时代(公元前17世纪初至约公元前ll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之后的《周礼·地官司徒》更有记载: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对此,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解释为:“果,枣李之属。蓏,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批把之属。”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周代由场人来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枇杷等农作物,按时采收和贮藏。”这说明,在大约3000年前的周朝,我国已经开始种植葡萄,并且已经知道怎样贮藏葡萄。

  到了汉代,汉武帝建元年间,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带回来欧亚种葡萄,随后在国内得到了推广和普遍种植。《史记·大宛列传》中有记载:“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指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意思就是,大苑一带的人用葡萄酿酒,有钱人藏酒数万石,数十年也不变质。汉朝使者张骞带来种子,于是汉朝才开始种植苜蓿和葡萄。

  葡萄从西域引入后,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先至新疆,经甘肃河西走廊至陕西,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他地区。并且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据说,汉武帝对葡萄很是重视,据《太平御览》记载,汉武帝时期,“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

  不过,由于葡萄产量和酿造技术的限制,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葡萄酒还是比较稀有的,是皇家贵族才能享受的高级消费品。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繁,经济衰退,葡萄酒更是异常珍贵。《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是三国时期新城太守孟达的父亲,张让是汉灵帝时权重一时、善刮民财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倾其家财结交张让的家奴和身边的人,并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随即官拜凉州刺史。也就是说,孟佗用一桶葡萄酒就换得了凉州刺史之职,可见当时葡萄酒身价之高。

  到了魏晋及南北朝时期,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葡萄酒的消费和生产又有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对葡萄酒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他甚至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魏文帝在《诏群医》中写道:

  “中国珍果甚多,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一说起葡萄两个字就已经流口水了,何况亲自品尝呢?

  在曹丕的带动下,王公大臣、社会名流也纷纷端起葡萄酒杯,当时的不少诗文里都有反映了葡萄酒在筵席上备受欢迎。

  比如陆机在《饮酒乐》中写道:

  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

  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

  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

  又如庾信(513—581)在《燕歌行》中则写道:

  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应该注意的是,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在此时期,酿酒的葡萄多为张骞引进的欧亚种葡萄,但我国原产的葡萄也仍有种植,这也从诗文中可见一斑。曹操的小儿子、曹丕的弟弟曹植有《种葛篇》,其中写道“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诗中的葛,就被认为是葡萄。

  葡萄酒浇灌了唐诗

  随后,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盛唐,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制一时风靡。军事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总是相辅相成的,这个理论在盛唐时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国力强盛,朝廷不设酒禁,唐朝的历代皇帝都十分钟爱葡萄酒。据《太平御览》记载,唐太宗贞观13年(640年),唐军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高昌种植葡萄历史悠久,高昌的马乳葡萄粒大饱满,鲜食味美,酿酒亦别有风味。当马乳葡萄被带回长安,唐太宗不但把它种植在御苑里,还亲自参与酿酒,并赐给群臣。

  《太平御览》卷844中详细地记载了这段故事,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唐太宗“及破高昌,收马乳葡萄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上自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醒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关于内地如何学习西域地区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来酿制葡萄酒及其效果的记载,这还是第一次见诸史书。唐太宗善于学习和改进西域的葡萄酒酿造技术,竟产出八种具有不同风味的葡萄酒,让后人赞叹不已。

  在唐太宗的大力提倡下,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西域地区的马乳葡萄品种和酿酒工艺引入到中原,推动了内地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工艺的发展。当时中原地区有不少地方都种植葡萄并掌握酿酒技术。

  唐朝东都洛阳也是葡萄酒的重要产地。这一点可以从韩愈咏赞洛阳葡萄的诗篇中得到明证,他在《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中描述:“柿红蒲萄紫,肴里相扶檠。”

  诗人乔知之在《倡女行》中描述: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石榴酒,葡萄浆,兰桂芳,茱萸香”,由此可以推测乔知之生活的同州冯翊县也是葡萄酒产地之一。

  诗人王绩嗜酒如命,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时人称之“斗酒学士”,其在《过酒家》诗中吟诵:“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王绩一生大多时间生活在故乡绛州龙门县,可以推断河东的绛州也出产优质葡萄酒。

  山南道的郢州和荆州也生产葡萄和葡萄酒。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刘复的《春游曲》描述了郢州葡萄酒:“细酌蒲桃酒,娇歌玉树花”。寓居荆州的韩愈在《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之《葡萄》篇中劝告主人对院中栽种的葡萄善加培育,“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对葡萄酒更是情有独钟。他在《襄阳歌》中肆意地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诗人真是醉了,他竟然希望整条江水都化作美味的葡萄酒,一日饮他三百杯。

  葡萄酒也成就了诸多诗人和佳作,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色泽殷红如鲜血的葡萄美酒和戍边将士慷慨悲壮的豪情交相辉映,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堪称千古绝唱。明朝王世贞称此诗为无瑕之璧,与王昌龄的《出塞》同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此诗也作为千古绝唱载入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文化史。

  葡萄酒的酿制

  据相关考证,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古代的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和加曲法两种,加曲法可以说是受到了传统的酒曲酿酒法的影响。我国的酿酒师原本擅长白酒和黄酒的酿制,而白酒和黄酒都是少不了酒曲的,所以在一些地方,在酿制葡萄酒时也自然而然地加入了酒曲。

  如北宋的著名酿酒专著《北山酒经》中所收录的葡萄酒法,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就深深带上了黄酒酿造法的烙印。书中写道:“酸米入甑蒸,气上,用杏仁五两(去皮尖)。蒲萄二斤半(浴过,干,去皮,子),与杏仁同于砂盆内一处,用熟浆三斗,逐旋研尽为度,以生绢滤过,其三半熟浆泼,饭软,盖良久,出饭摊于案上,依常法候温,入曲搜拌。”在这种方法中,主要依靠酸米蒸熟后加入杏仁和葡萄一起研磨成浆,再放入酒曲酿酒。其实,该法中葡萄经过洗净,去皮及子,正好把葡萄所带有的天然的酵母菌都去掉了。

  严格说来,在这种方法中,葡萄只是作为一种配料,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起到的应该是调味的作用,虽然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但由于葡萄味道甘甜,仍然给这种酒增色不少。所以,这种葡萄并米同酿的作法在宋元时期不少地区都被广泛采用。元代诗人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就提到:“刘邓州光甫为予言:吾安邑多蒲桃,而人不知有酿酒法,少日尝与故人许仲祥,摘其实并米饮之,酿虽成,而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寒者,固已失之矣。”

  其实,葡萄酒无需酒曲也能自然发酵成酒,今人饮酒越看看历史上的葡萄美酒百味杂陈,因为葡萄皮表面本来就生长有酵母菌,可将葡萄发酵成酒。而且,在唐代的酒坊,酿酒师傅早就掌握了这种自然发酵法。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就明确提到:“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

  元代也有诗人曾写过一首诗,记载了当时的自然发酵法。

  翠虬天桥飞不去,颔下明珠脱寒露。

  垒垒千斛昼夜春,列瓮满浸秋泉红。

  数霄酝月清光转,浓腴芳髓蒸霞暖。

  酒成快泻宫壶香,春风吹冻玻璃光。

  甘逾瑞露浓欺乳,曲生风味难通谱。

  纵教典却鹔鹴裘,不将一斗博凉州。

  历史上文人骚客喝葡萄酒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故事可以关注葡萄酒网站,葡萄酒网站上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更新。葡萄酒虽然存在于国内很久很久,但却是这几十年才成为人们流行的酒品,人们近些年来才爱上它。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 热门
  • 红葡萄酒
  • 白葡萄酒
  • 起泡酒
  • 法国
  • 意大利
  • 澳大利亚
  • 西班牙
  • 智利
  • 罗马尼亚
  • 热门
  • 新闻
  • 商情
  • 产业
  • 营销
  • 知识

排行榜

  • 关注度
  • 咨询量

新品上架

葡萄酒商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