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葡萄酒知识 > 正文

带大家去见证一番葡萄酒新国标

2019-05-21 14:19:10 来源: 葡萄酒网
摘要

我国的葡萄酒行业是近代才开始发展的,虽说发展的速度并不低于西方葡萄酒行业,但是。还是有很多方面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接下来,小编要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我国的酒标问题。

来源

葡萄酒网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的葡萄酒行业是近代才开始发展的,虽说发展的速度并不低于西方葡萄行业,但是。还是有很多方面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接下来,小编要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我国的酒标问题。

  带大家去见证一番葡萄酒新国标

  一直以“悬念”示人的葡萄酒新国家标准GB15037-2006《葡萄酒》,在经历了几番修订和一再延期后,终于在2008年1月1号姗姗来迟。葡萄酒新国标的颁布是行业中的一件大事。在过去的几年,从“洋垃圾事件”到《十问》关于年份酒的质疑,葡萄酒行业中“皇帝的新装”一次次被拆穿。从“半汁酒”是否该退出市场的争执,到东西部企业关于“标准谁来定”的口水大战,标准不明所引发的战争一再上演。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尽管新国标在颁布前万众瞩目,但年初颁布后却在市场上悄无声息。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个疑问,新国标是否就是那一剂可祛万病的灵药?这时,目光聚焦到了一个人的身上,国家葡萄酒检测检验中心主任朱济义。作为新国标起草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朱济义近年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新国标的颁布做准备。一个手握产品质量标尺的检验者身份,令朱济义对新国标起草前后的故事,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回味和记忆。在他看来,新国标出台前前后后的这10年,正是行业不断发展的一个切面。

  “三精一水”的危害性

  痛看“三精一水”遍地隶属于中国质检总局的国家葡萄酒检验检测中心,作为国内检测葡萄酒成品酒质量的权威部门,每年都要承担起国内市场上葡萄酒产品的不定期抽检工作。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行业组织以及企业送来的产品检验委托,朱济义每天的工作并不轻松。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在家休息的朱济义向记者坦言:“国家葡萄酒检验中心虽然有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检验室,但平时的负荷量依然很大。同事们大都加班加点,连中午的休息时间都不太多。”对此,记者问是否是因为国内葡萄酒产品质量不容乐观的缘故,朱济义想了一想后,说道:“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之后,国内葡萄酒整体质量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整体表现还是很好的。较我刚入行时的上世纪80年代末期,简直有着天壤之别的感慨。”

  1987年才正式进入行业的朱济义虽从业已历20载,但谈起与葡萄酒的缘分还是只能用因缘际会来形容。念无线电专业的朱济义被分配到了烟台质检局,而烟台作为我国主要的葡萄酒产区,国家质检总局出于就近监管产品质量的考虑,授意在当地组建国家葡萄酒检验中心。于是,朱济义由一纸调令,开始了自己的葡萄酒质检人生。在朱济义的回忆当中,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国内葡萄酒行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用“三精一水(糖精、酒精、香精和水)”勾兑出的产品横行于市,消费者由于缺乏对葡萄酒产品的认知,竟也买账。当时,朱济义听到最多的话却是:“这酒,甜滋滋的好喝。”身为葡萄酒专业检测人员,尽管屡作解释,但始终无力抵挡住市场的强大惯性。朱济义有种有心却无力的感觉。记者随口接道:“通化地区的三精一水,对消费者的误导太深了,也就最近几年才见好转。”听到这话,朱济义无奈地笑了笑:“并非只在通化地区,那时全国各地都在做这种东西,见得太多也就觉得不奇怪了。”

  认真的检查工作

  “要较真儿”的质检员自1993年始,朱济义全面主管国葡中心的日常工作,因为每天都要与葡萄酒质量打交道,也见到了太多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的危害。至今,朱济义向记者描述起那些造假者的恶行时,仍显得气愤难当。朱济义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制假者在面临质检查处时,却依然振振有词地称:“这个酒是符合某某标准的,不可能是劣质产品。”朱济义说道:“那时间,因为葡萄酒行业还不成形,大家把几个标准混乱纠缠着使用,搞得“三精一水”产品,也敢公然跑到市场上来以次充好。”在朱济义的描述中,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关于葡萄酒的标准,但当时基于国家经济状况和行业现状,标准定得很低。1994年,国家为了规范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起草了1994年版本的中国葡萄酒国家标准(GB/T15037-94),这是一个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鉴于当时我国葡萄酒行业整体水平较低,于是国内有关部门草拟出台了一个行业标准QB/T1980-94(俗称半汁标准)。

  在朱济义看来,“94国标”被定为“推荐标准”不具备强制执行力,而“半汁酒行标”则作为“实际执行标准”,葡萄酒便有了全汁葡萄酒和半汁葡萄酒两个概念,这就是行业熟知的标准双轨制起源。双轨制的实行是尊重当时中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和行业水平,是适应当时国情的一种做法,但也为后来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要较真儿!”成为了一个优秀质检人员所必需的职业态度。在标准混乱不清晰的90年代,朱济义尽管感觉困难重重,还是变通地想了个新办法,每年都会出台一个葡萄酒质量抽检细则,报给质检总局备案后再交由国标委认可,并以此为基本依据来检验瓶装葡萄酒的质量。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朱济义所期望的是一个有法可依的检测环境。从疾呼者到起草人1997年、1998年之后,葡萄酒企业在市场上快速崛起,在诸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基础开始成型。另一方面,半汁酒行标弊端加剧显露,行业中有不少人士开始为此大声疾呼,要求改善标准不统一的局面。朱济义,正是其中之一。

  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末期,每年参加行业会议时的情景,朱济义说道:“因为我质检工作者的身份,每次行业开会的时候,有义务向职能部门提修订新标准的建议。实际上,不少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强烈,正规企业又有谁不希望能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呢?”朱济义自己已经记不清在大大小小各个场合的会上,多少次提出标准修订迫在眉睫的议案。记者手头上有一份资料可作参照,那是朱济义和王振海在2001年联合署名发表在专业期刊《中国标准化》上的一篇文章《我国葡萄酒标准现状、问题及建议》。文中,朱济义二人的主要观点为:“葡萄酒行业已经进入到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新的形势需要一个更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标准出台。”

  或许,正是这份对行业的拳拳之心才使得朱济义最终和新国标有了不解之缘。根据朱济义的回忆,国家葡萄酒标准的修订工作自2001年下半年开始,经行业协会推荐,企业申请,标准化中心综合评价后确定起草单位。很快,国家标准化中心申报了修订《葡萄酒》和《葡萄酒、果酒通用试验方法》国家标准计划。随后,由标准化中心组织,于2002年底组建了起草工作组,开始修订标准。国家葡萄酒检测中心也被列入了起草单位名单中,朱济义则成为了新国标的起草负责人之一。几次会议下来,分别落实了制标内容、样品征集范围和种类、分析检测的项目;确定分析方法并验证;开展征集样品的实测与数据汇总;收集最新版本的国际葡萄酒法规(OIV)以及阿根廷等国家的有关标准资料;召开葡萄酒行业研讨会等等一系列的内容。修订新国标的复杂与慎重程度,是朱济义在接受起草工作时并未想到的。朱济义感慨道:“新国标制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要考虑到社会影响因素。这是影响行业发展的最高法规,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我个人觉得,等级制肯定是有比没有好。葡萄酒新国标颁布后,对于葡萄酒质量只有两个指标“合格”与“不合格”。同样是“合格的产品”,在质量上却可能有巨大的差距。等级认证在新国标颁布后,也可能以补充标准的形式出现,但这方面的内容目前仍处在提议、讨论的阶段,并未落实到操作上。新国标颁布后的真正落地,还需要许许多多的相关配套建设,还需要企业与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为此,我们还得耐心等待。

  我国的葡萄酒行业是欣欣向荣的,发展潜力是十分高的,而在近期,我国也开始了葡萄酒的新国标推出系列,总之,大家看看上面的文章内容就应该会比较明白的了。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 热门
  • 红葡萄酒
  • 白葡萄酒
  • 起泡酒
  • 法国
  • 意大利
  • 澳大利亚
  • 西班牙
  • 智利
  • 罗马尼亚
  • 热门
  • 新闻
  • 商情
  • 产业
  • 营销
  • 知识

排行榜

  • 关注度
  • 咨询量

新品上架

葡萄酒商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