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大师说 > 正文

马捷:葡萄酒国际比赛常有,而“巴黎评判”不再有

2016-11-09 15:14:08 来源: 葡萄酒网

来源

葡萄酒网

投稿

我要投稿

葡萄酒的圈子里面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典故就是“巴黎评判”。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一个以美国加州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刚刚兴起,而以法国为代表的旧世界葡萄依旧高高在上的年代。他被大家视为是新世界葡萄酒战胜旧世界葡萄酒,具体说就是美国酒打败法国酒的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马捷:葡萄酒国际比赛常有,而“巴黎评判”不再有

今天的葡萄酒世界,正在悄悄的兴起一股新的力量,那就是中国。那么问题来了,会不会有一场属于中国的类似“巴黎评判”的事件呢(就像Bottle Shock片尾所提出的那个问题)?

“巴黎评判”其实就是一个挖好的坑

在那个年代,其实能够跟法国的那些高高在上、受人顶礼膜拜的酒在一起评比,加州葡萄酒从一开始就已经赢了一半了。只要有一款加州酒不是垫底的,就可以说美国酒击败了法国的大名庄。再退一步,即使是法国的酒全部排在加州前面,法国人脸上有光么?他们那些法国的各种大贵族、男爵女爵的酒庄赢了一帮说西班牙口音英语的美国乡巴佬酿酒的农舍,有意思么?何况最后的结果竟是加州酒大获全胜……

马捷:葡萄酒国际比赛常有,而“巴黎评判”不再有

由于评比时间的匆忙,相当部分评委对加州葡萄酒带有“有色眼镜”,以及公布干白评比结果之后,法国人心理防线的大崩溃(郭校长的《漫谈葡萄酒》里面有非常生动的描写,我一直觉得没有经过中国高考和春运历练的法国人心理素质特别差),后面干红的评比几乎是在胡闹。这种评比不论从组织,还是从评委的态度,都非常不严谨和专业,那么结果当让是不那么令人信服的。但这不重要,就像战争只有胜负两种结果,没有人关心过程谁更有道义上的优势一样。在大众面前所呈现的结果是——美国酒战胜了法国酒(而且还是各种大名庄),这就足够了。“巴黎评判”的事后就一直被人们觉得,这些所有的法国专家们被一个英国的酒商带到沟里去了。

其实道理是很简单的,好酒和坏酒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而好酒之间的差别是没有那么大的(张言志,2015)。恕我水平有限,反正我是没喝出来,比如:玛歌的酒比宝马的酒强多少。参加“巴黎评判”的应该说都是好酒,这些酒要我觉得,谁得第一都是可以接受的,可是不巧得是,风水轮流转这次是该加州酒赢。

好酒常有,而“巴黎评判”不再有

“巴黎评判”让法国人吃了大亏,肯定吸取教训啊,谁还没事儿去参加这种被整个法国葡萄酒界鄙视的评比赛事啊?所以从此不再有像“巴黎评判”这么大影响力的事件了。

2013年波尔多的Vinexpo上面我去了智利桑雅(Sena)的展台,他们的墙面装饰壁纸把我震到了,哪里是什么壁纸啊,其实就是历次重大国际评比的成绩单,例如“柏林评判”,桑雅甩了拉菲拉图、玛歌几条街这种结果。而且最近智利的葡萄酒也是一直在做与各种世界大名庄盲品对比的推广活动。这样的宣传确实可以体现出智利葡萄酒的高品质,也能看出他们对于自己产品的自信,但是无论如何这些评比不会让人们记住了,因为他没有了“巴黎评判”的历史背景,也没有了当时那么让人大跌眼镜的结果。

我曾经和于千、林琳在德国的盖森海姆(Geisenheim),做过一次中国葡萄酒的品尝活动。当然像邓钟翔他们在法国第戎,马静远和梅姐在法国波尔多的ISVV,以及杨靳一在法国蒙彼利埃都做过类似的事情。这些活动都不是评比,不是说一定要评出中国的酒好还是法国或德国的酒好,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争强好胜的时代,我们所希望做的是让国外的专业圈开始真正的了解中国的葡萄酒,真正的开展有实际意义的交流。我们希望听到相关专家对于中国葡萄酒的建议,也希望听到国外消费者的反馈,这种有诚意的交流比分出个你我高低的充满火药味的评比更有意义。葡萄酒作为一个农业产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产区特色,不存在经济学上说的比较优势,比如中国做裤子又便宜质量又好,那全世界80%的裤子都是中国产的,你捷克裤子工厂基本就被挤破产了。葡萄酒不存在这个,即使是再小的国家(格鲁吉亚、摩尔多瓦),葡萄酒的价格再没有优势(新西兰),也可以在世界葡萄酒的市场中有自己的位置。

马捷:葡萄酒国际比赛常有,而“巴黎评判”不再有

说到这里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巴黎评判”的时候全是法国的专家在评价加州的葡萄酒,但是现在却是一个美国人在左右法国各大名庄的期酒价格,我想我不需要说出那个人的名字了。时代就是这样飞速的变化着,美国人帕克的话语权当然与其非凡的品酒功力和专业水平有关,但是其根本原因是美国在整个世界葡萄酒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市场和消费者才是最有发言权的。试想如果有个什么菲律宾或者印度尼西亚人,就算他水平比现在的帕克高1万倍,也不会有人听他的评分。随着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正在迅猛的崛起,中国在葡萄酒消费市场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重要。我梦想有一天中国可以出现一个帕克式的人物,为中国的消费者,为中国的葡萄酒味蕾代言。想想今后每年法国的那些大名庄的庄主和酿酒师都要小心翼翼的准备好接待晚宴,翘首期盼着一个中国人去给他们打分,也是醉了。

获得国际大赛的奖,对于中国葡萄酒庄到底有多大意义?

当年的“加贝兰”获得Decanter的金奖,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事情,这代表了中国葡萄酒的品质其实绝对不输给外国。于是我又想起了闻一多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除了不会造杀人的武器,什么东西需要跟你们外国学!”现在我们连杀人的武器造的都相当不错了(还能出口卖给什么伊朗、土耳其和巴铁),葡萄酒这种东西没有理由比国外的差,当然成本和性价比是另外的事情。

马捷:葡萄酒国际比赛常有,而“巴黎评判”不再有

这些年来国内的各大酒庄都在不遗余力的参加各种国际的葡萄酒评比,为的就是证明自己的品质,期望能够帮助市场的推广,进而促进销售。首先我要说的是获得这些国际奖项只能证明你的酒质量还是过硬的,不能说明其他任何事情。真正的那些大名庄有去参加那些比赛的么,你见过拉菲、拉图、玛歌去参加什么Decanter,什么布鲁塞尔,什么法国马赛的评奖么?得过这些国际大奖但是酒还是卖不出去的到处都是,国外很多,中国也有。所以能得一个国际比赛的大奖当然是好事儿,但这个奖既不能保证你的销量也不能保证你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关键还在于要做专业的品牌策划和推广活动。目前国内的这些酒庄这方面差得很远,这就导致跟进口葡萄酒的包装设计或者推广活动放在一起比较,怎么就觉得那么土,那么low。我们现在能够种出好葡萄酿出好酒,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包装、策划和推广也像酒一样有品质。

我在德国的时候参与了一项评比叫做“German Winery Prize”,与以上的那些评奖不同,简单的来说就是除了不评价酒本身的品质,酒庄的其他方面都会进行评价,例如:酒庄建筑、市场战略、包装设计、企业文化和理念、消费者的沟通方式等等。参与评奖的过程使我收获非常的多,明白了想要成为一个一流的酒庄,除了酒本身的品质,还有哪些方面要进行努力,以及好的酒庄的标准。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国内的酒庄需要好好加油的地方,如何推广做国内酒庄的推广也是目前最重要的课题。

总体来说,参加国际葡萄酒评比并获奖,只不过是酒庄品牌建设的基础和开始,品牌的策划、市场的营销策略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更多的专业性的工作和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在现在这个时代,想要靠一次“XX评判”而一举成名已经是不现实的了,成功的酒庄无不是有优秀的企业文化,长期注重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体验的。

关于作者

马捷:葡萄酒国际比赛常有,而“巴黎评判”不再有

马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士,硕士,2012—2014年受欧盟EM奖学金资助,赴法国和德国学习葡萄栽培和酿酒(Vinifera欧盟葡萄酒硕士),期间曾有在法国和新西兰的酿酒经历,于2014年入职宁夏嘉丰贺兰酒业任技术总监。

【免责声明】

葡萄酒网发布的信息、文章等,如发现有涉嫌侵权问题,请联系hr@putaojiu.com,我们将尽快处理。
  • 热门
  • 红葡萄酒
  • 白葡萄酒
  • 起泡酒
  • 法国
  • 意大利
  • 澳大利亚
  • 西班牙
  • 智利
  • 罗马尼亚
  • 热门
  • 新闻
  • 商情
  • 产业
  • 营销
  • 知识

排行榜

  • 关注度
  • 咨询量

新品上架

葡萄酒商讯

热门标签